关注情感体验 注重素质培养

时间:2022-06-10 05:22:37

关注情感体验 注重素质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好多种,其中,情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情感的概念

人们对情感的概念不尽一致。一般来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是大脑的机能,它伴随着认识和活动而产生,是客观刺激物影响大脑皮层的结果。是在大脑皮层的主导作用下,皮层和皮层中枢神经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是人对客观的特殊反应。

情感是有客观性,是由客观刺激物引起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由于外界事物的千差万别,对大脑的刺激也就千差万别,千差万别之刺激必须发生不同的回答,就使人心理产生不同态度体验,如喜、怒、哀、乐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学习、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其他人,眼看耳听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这些事物无不在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既有成功的喜悦感、胜利感、幸福感,也有失败的苦涩、困惑、急躁、恐惧等情感。这些不同的形式的情感产生于认识过程,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有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消极情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控制学生的消极情感。

二、情感与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心理德积极性,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要调动学生全部心理的积极性。我们知道,人的全部心理因素尽管形形,纷繁复杂,但归纳起来,却不外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非智力因素主导智力因素”,学生的智力因素只有当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情感、兴趣意向等)参加进去以后,智力活动才会有积极性。为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感情,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指向,动力、激励和强化的作用。

情感可以给学生以学习指向作用,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能始终不移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情感可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成为激励因素,引起、维持学习以致达到成绩的愿望和意念,从而使学生从严要求、刻苦努力、顽强拼搏。情感又强化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产生敏捷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和坚韧的意志能力,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即使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内容多,也会有坚强的意志来保证。

三、情感与师生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这两者在教与学中产生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有时心情愉快,心理平衡,有时焦虑烦躁,心理出现冲突,教师对学生有爱有恨,有时又有“很铁不成钢”情感;学生对教师有感激有信赖,也有不满和怨恨。在一对矛盾中,教师的矛盾是主要方面,学生依附教师,需要教师政治思想上引导,知识上解惑,生活上关心。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有钦佩、尊重的心理,希望有一个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工作认真、教学有方的好老师,同时也希望与老师交流情感,希望被老师所了解、理解和谅解,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爱护,哪怕是六、七岁的小学生,他们对老师的情感。反映也是非常灵敏的,教师的一言一语,对学生的情绪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一句表扬话,可能使其从沉默中觉醒,成为学生一生奋斗的动力;教师的一次挖苦或不适当的批评,可能伤害自尊心,使感情破裂,从此掉队。如此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定要热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鼓励学生,通过一切形式加深师生情感,使学生精神上没有负担,内心得到满足,受到鼓舞,永远有前进的内驱力。

只有师生感情融洽了,学生在教师面前才能解放思想,思维活跃;只有师生感情融洽了,学生才能热爱老师,也会热爱教师所教的课程,这样就对老师所讲的知识产生兴趣,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内因基础。

四、情感与智力

智力是人类的一种无形资源,最宝贵的财富,但人的智力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原因是智力是以先天素质为基础,在人们从事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差别的关键往往是社会实践,同样的条件为何会有智力的差别呢?常言道:“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有如乐知者。”乐至者的实践要比被迫者的实践的内容丰富的多,体会深刻的多,体会越深情感越深,即而成为社会实践的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会有强烈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高度集中,观察细致周到,想象丰富多彩,思维敏捷灵活,记忆较快,各种器官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课堂上做到眼看、耳听、嘴说、手动、大脑积极思考等多种器官并用,者必然促进学生智力快速发展。就一般学生而言,随着兴趣的多样化,能力发展也有明显的分化。学生的能力的发展与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又是情感的一种具体表现,学生学习兴趣经历着一个对学习活动中感兴趣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再到把学习兴趣和未来生活愿望与祖国建设前程联系起来的过程,即由不分化到分化的过程,由于学生对知识情趣的不同,影响学习兴趣的不同,学习兴趣就产生明显的分化,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学感兴趣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强,文学创造方面才能也快速发展:学生喜欢绘画、唱歌、歌舞,他们的文学创造才能就会快速发展:有的学生喜欢集体活动,善于分析人的心理,研究做人的工作,就会增强长知识才能。。。。。。不仅如此,在每一方面,学生由于情感兴趣的影响,其能力还会表现出更精细的分化。为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情感与智力发展的辨证关系。

五、情感与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所学事物,或通过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对所学事物、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他给学生以感性、形象而具体的知识,减少了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情。

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知到理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知识的基本形式:直观感知—建立形象—初步抽象—概括提高,从此可以看出直观教学的作用,学生思维能力越差,越需要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

另外,学生年龄越小,越需要直观性教学原则,小学生直观能力强,抽象能力差,他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容易受具体事物支配,这是小学生的认识特点,从小学生心里特点来看,小学生好玩、好奇,容易受具体事物所感染,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里特点,加强直观教学能够感染,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里特点,加强直观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

总之,情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定向和激励的作用,对学生智能发展起到 强大促进作用,因此说,情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构建小学语文新课堂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下一篇: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