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件构成

时间:2022-06-10 03:34:39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件构成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应在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诸方面有所建树,做出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要素培养

引言

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

一、创新型人才要有健全人格

人格是人的社会自我的外在表现,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成熟起来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既要提倡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人格行为,又应该加强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这是青年学生待人处世、安身立命之本。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发展,与他的整个人格发展是高度相关的,这里包括他所持的世界观、生活方式、伦理推测、思维模式等。人格往往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感召,一种力量。人格精神不是表现在惊天伟业之中,而是在非常平和的举动之中,即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成人。学会淡泊、宽容、执著、自律。淡泊是一种境界,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困,能任劳更能任怨。宽容是一种美德。自律是一种底线,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创新型人才要有创新意识

1、要确立社会责任感。对社会有无责任感,是检验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社会责任感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在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义务上。积极引导学生从对自己负责做起,养成对自己的信心、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爱心、对祖国的忠心,自信自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心系社会,胸怀祖国。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前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恩的前提是感动。

2、要培养创新毅力。一个人事业要成功,特别是要做出比较大的创新贡献,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十年磨一剑的恒心,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甚至还要面对失败的风险。失败是成功之母。

3、要培养创新激情。所谓激情,就是要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的灵感和冲动。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情感在创新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

4、要培养团队精神。没有团队精神,协同攻关,集思广益,就很难产生很大的创新成果。重大科技项目获得者往往是团体冠军。特别是在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知识融合背景下,个人作用越来越小,成就事业的关键在于群体力量。作为创新人才,不仅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本领,也要有合作共事的意识和水平。

5、要培养诚信品德。诚信是关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学校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要引导学生诚信立身,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使诚信成为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6、要培养胆量。中国古代有句名言,“才学胆识胆为先”。实践证明,天下不缺有才华的人,但缺少的是有胆量的人。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的人、聪明的人,但一定是有胆量的人。天下大事一定要有胆量才能做得到,撑得住。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失去金钱的人损失极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胆量是一种素质、一种精神。胆量是承受生活中一切艰辛,做一切事情的根基。

塑造创新人格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成功。成功不仅是某种结果,成功是一种精神。在成功的道路上,依靠奋斗精神,另辟蹊径,脚踏实地,最终才能体会到成功。成功是一次升华。成功不是失败的简单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深刻感悟和不断超越,是智慧和理性的升华。成功是一个过程。今天的成就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有赖于今天的努力。

三、创新型人才要有创新的天性

我们教育制度的设计,应该为学生创造个性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呵护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天性,通过不断改进学生评价体系和评优激励机制,搭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制度平台。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是前提,体现人才标准;个性是关键,体现不可替代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能简单从众模仿,不能用一种模式来发展,一种标准来评价。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人才。个性是教育的灵魂。何谓个性,简单说是人的天赋,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天赋并不是少数人具有,而是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只要充分发挥这种潜能,人便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塑造学生创造个性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才。成才,需要明确方向定位。要适应社会需要。一个人只有具有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其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要发挥自身优势。对自己要有客观的把握,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专长和兴趣的方面作为成才定位。要利用现实条件,全面分析现实条件提供了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才定位。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营造和谐的环境。建设和谐环境,就是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培育一个民主自由、宽容开放、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系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 [期刊论文] -中国教育学刊2000(02)

[2]王强 科技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培养途径分析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信息2006(14)

[3]刘云 工科院校创新教育的观念转变与实施措施 [期刊论文]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03)

上一篇:电子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科学育人 放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