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中该放什么内容

时间:2022-06-09 11:31:42

PPT中该放什么内容

同前两期一样,本期我们还是从PPT入手来谈谈制作微课时,应遵守哪些画面设计原则。一般来说,教学中使用PPT的目的是替代板书或讲稿,一般以文字为主。如果我们把这样的PPT录制成微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扫描二维码观看“组合数学”微课。

观看这一微课后,有些学习者提出听不懂,还有学习者提出虽然能听懂,但不愿意继续看下去。如果我们使用另一种形式来呈现,效果会怎样呢?请扫描二维码观看“组合数学――幻方”微课。

看完这两个微课后,你喜欢学习哪个微课?哪个微课更易懂?原因是什么?

事实上,无论画面中呈现什么,教师如何讲,如果不能激起学习者相应的“思维活动”,就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画面中呈现大量的文字、教师照本宣科的方式,往往会使学习者产生迷茫甚至厌烦的心理。而使用大量的图片、动画来呈现学习内容,学习者的大脑则更容易被激活,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例如,在“百词斩”英语学习软件中,记忆bounce(弹起)时,软件除了呈现常规的英文单词、音标、朗读、中译要素外,还配有一张形象的图片(如图1)、一个“象形”单词(如图2),以及一段10秒左右的微视频。这样就会使学习者无意识地观看、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视觉化为什么有助于记忆

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说”提出,人脑要形成长时记忆,必须要在两个层面同时进行编码:一是语义系统(处理语义信息),二是表象系统(处理表象信息)。

“语义”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学科术语,以教学性语言和文字为表征,其最典型的特点是“抽象”“严谨”和“体系化”――这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

“表象”信息,简单说就是能够引发大脑直觉的形象化材料,以视觉化材料为代表,其最典型的特点是直观和富情境性。

根据“双重编码理论”,如果人脑能够在语义系统和表象系统同时对一个信息进行编码,就会提高记忆的效率与效果。而更为重要的一条规律是大脑更擅长表象系统的编码。因此,在制作微课时,如果我们以形象化的材料来呈现知识,将更有利于激活大脑的思维。

同时,单纯的“形象化”并不是制作微课的原则,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术语)。因此,微课制作中要配有教师的讲解,从形象化材料出发,将学习者的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知识,最终达到理解和建构学科体系的目标。

下面,请大家通过文字和视频两种形式来学习同一内容,感受“单通道编码(语义系统)”和“双重编码”对教学产生的巨大差异。

首先,请阅读一段简单的文字: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其主要病因之一是高脂血症。这是由于血中脂肪含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从而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现在请自我评估:你是否能够理解其意思?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请扫描二维码观看“动脉硬化”微课,再下结论。观看时请注意是否发生了双重编码。

观看微课后,也许你会改变先前的判断: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文字的表述。因为,我们不可能简单地通过文字本身来理解其意义。只有当“具体情境”与“语义”相配合时,我们才能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思维的特点、学习的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有效学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思考的过程与思考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思考的过程是情境式和启发式的,而思考的结果是语义式的。也就是说,大脑思考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或者说大脑需要先有“感知”,再产生进一步的思考。这是典型的“初学者”的思考方式。

由于大脑本身就有“聚合成一个大的信息模式”的倾向,大脑能够将情境中有意义的信息提取出来,并与原有信息关联,形成更为深入的概念,这就是“语义体系”。例如,一个儿童如何从呀呀学语,慢慢地学会和理解各种人物关系、各种颜色、各种交通工具等概念,甚至是各种道德观念,大致上就是以上过程。

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就能理解:学习者的思维加工对象不可能是语义信息,因此无论是教材中的抽象、严谨的语义信息,还是教师呈现的以语义信息为主的教学材料、教学语言,学习者都会感到晦涩难懂、枯燥乏味。

因此,我们需要把与知识相关的具体情境呈现给学生,引发学习者大脑的思维加工活动;然后再通过语言对学习者的思考过程进行引导,帮助学习者从情境中理解,并建构语义。

因此,我们可以把学习的过程总结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语义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情境需要采用形象化材料才能被大脑高效识别,语义则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述,“形象化材料”与“语言文字”协同被大脑感知和加工,就是“双重编码”的过程。

于是,在制作微课时,PPT画面中应该放些什么呢?答案也就非常清楚了,即尽可能地多使用图片、图表、动画、视频等能够表征情境的形象化材料。当然,教师精心设计的能够引导学习者思考过程的语言解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请扫描二维码,观看小学数学微课“竖式的意义”,再次体会“双重编码”“情境与语义”的联结。

上一篇:独立学院转型期背景下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改革 下一篇:借我借我一双复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