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音乐动画”制作初探

时间:2022-07-18 09:21:16

“PPT音乐动画”制作初探

随着教育与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也已成为了当代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常运用PPT(Power Point)软件来展示文字、图形和播放音频、视频等,PPT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在音乐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不少音乐教师在使用PPT进行辅助教学时,较少考虑到将播放音频与播放文字、图形作同步关联的问题。音乐是运动着的一些有组织的声音,如能在聆听音乐时实时感知(观察)到音乐的内部结构关系和表现要素的变化,将扩大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的感知面,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增进音乐审美体验。为此,笔者对在PPT中实现音频与文字、图形同步关联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PPT音乐动画”的制作办法。

一、“PPT音乐动画”的概念界定

本文中所述的“PPT音乐动画”,是指基于PPT软件的,包括“可看”“可控”的“播放条”,随音乐播放自左向右移动的“时间线”和用来描述音乐中内部结构关系和表现要素变化的文字、图形的一套程序,其特点是能在播放音乐时将音乐中的结构关系和表现要素作同步、多维、直观地呈现,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工具,出于制作时效性和使用普及性的考虑,在制作时避开了专业动画软件(如Flash)所需的专业技巧,而采用音乐教师较熟悉的PPT软件来实现。

二、“PPT音乐动画”的制作办法

1.利用“播放条”呈现音乐的横向结构

在PPT中,最简便也最常见的音乐播放功能是通过插入“声音对象”来实现的,其操作过程是:在PPT编辑界面的菜单项中按“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的步骤,插入一个“声音对象”。用这种方式插入的音乐,虽然可以进行播放、暂停的控制,但不能在播放过程中显示播放进度,也不能进行快进、快退、停止、音量调节等控制。而音乐是在时间中运动的,只有让音乐在时间中的运动轨迹能“可看”“可控”,才更有助于对音乐中的各个片段或时间点进行定位和分析,以便更清晰地了解音乐的内部结构关系和表现要素特点。

要让PPT中音乐的播放过程“可看”和“可控”,可以采用插入“播放条”的办法,其操作过程是:(1)在PPT编辑界面的菜单项中按“插入——对象——windows media player”的步骤,插入一个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见图1);(2)通过拖动播放器的边框位置,将播放器拖放成长条形的“播放条”(见图2);(3)在“播放条”上右击鼠标,点“属性”,出现编辑框(见图3);(4)在编辑框的“URL”栏中输入音乐文件的位置(或在“自定义”栏中进行设置)。这样便完成了“播放条”的插入。用这种方式插入的音乐,在播放时,既能“看到”音乐的播放进度(见图4),还能利用“播放条”中的暂停、继续、快进、快退、停止、音量调节等按钮进行播放控制。

利用PPT中的“播放条”在播放音乐时能“可看”“可控”的特点,可以对音乐作品横向结构关系作同步、直观的呈现。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主题旋律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其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第四乐句的旋律有较多相似处,而第三乐句的旋律、节奏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使学生同步、直观地感知主题旋律中各乐句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可以在“播放条”上与音乐播放进度相对应的位置,用文字、线段作说明(见图5)。当音乐播放时,随着播放条上的指针逐渐向右移动,乐句的数量、乐句的起止点、乐句间的关系等便清晰地呈现了。而利用播放条中的控制按钮,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播放指针拖动到任意位置进行局部聆听和比较分析,这就大大提高了PPT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灵活性。

2.利用“时间线”梳理音乐的纵横关系

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除了少部分单声部音乐作品外,更多的是多声部音乐作品,其丰富的和声变化,多样的音色组合,多层次的声部织体等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也给理解音乐作品带来了难度。以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无伴奏混声合唱曲《春晓》(陈怡作曲)为例,该作品共有八个声部,且采用复调手法写成,要理解各声部的关系颇有难度。在PPT中,可以先用文字和图形工具制成一幅音乐作品的纵横关系图(见图6):

上图中,既标明了作品的横向结构(如“引子部分”、“主体部分”、“第一乐句”、“第二乐句”),也标明了作品的纵向结构(由低往高依次为第二男低音、第一男低音、第二男高音、第一男高音、第二女低音、第一女低音、第二女高音、第一女高音共八个声部),这个结构图具有多维、直观的特点,有助于学生了解音乐的纵横结构关系。

为了让学生实时“看清”音乐播放中纵横结构关系的变化,如开始时由哪个声部在演唱,什么时候起又增加或减少了哪些声部,引子部分、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起止位置在哪里,分别有哪些声部组成等,可以用一条随音乐播放自左向右移动的“时间线”来“指引”,以指明音乐的播放进度、所在的音乐段落、正在演唱的声部类别和数量等。“时间线”的制作可采用下列步骤来实现:(1)运用PPT中的“绘图”工具绘制一条竖线,其长度以能够贯穿纵向的各个声部(见图7中的“时间线”);(2)运用PPT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按“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退出——飞出”的步骤来设置竖线的动画效果(见图8);(3)点击“方向”右侧的“ ”,将“飞出”的“方向”调整为“到右侧”(见图9);(4)点击“线条”右侧的“ ”,进入“效果选项”(见图10);(5)点击“计时”,进入“速度”选项,并在“速度”栏中输入音乐的时间长度(如图11中的“60”表示音乐的时间长度为60秒)。经过上述步骤,便可在放映PPT时“看到”一条向右移动的“时间线”,以及“时间线”所经过之处音乐的纵横结构关系的变化了。如图7中,在“时间线1”的位置,只有一个声部(第一女低音);在“时间线2”的位置,第一男高音进入并与第一女低音形成了二部合唱;在“时间线3”的位置,第一女低音、第一男高音、第二女低音形成了三部合唱;在“时间线4”的位置,八个声部一起形成了八部合唱……这样,音乐中原本复杂的纵横关系便清晰可见了。

3.利用“PPT音乐动画”揭示音乐要素的变化

由“播放条”、“时间线”和文字、图形组成的“PPT音乐动画”,除了可以大轮廓上梳理出音乐的纵横结构关系,还可以在细节上呈现出各种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下面以西贝柳斯的《芬兰颂》(片段)为例进行说明(见图12)。

上图是《芬兰颂》总谱中的一个片段,当播放音乐时,随着“时间线”自左向右移动,首先可以同步“看到”大号吹奏的表现步伐节奏的旋律,

第五小节处,又增加了小号、长号演奏的表现战斗号角的节奏鲜明的旋律。同时也“看到”定音鼓在前四小节采用了滚奏,第五小节起时而滚奏时而击奏。还“看到”了大镲的进入时间。这个画面中,每一件乐器、每一个声部的力度、旋律、节奏、奏法等变化,都会随着“时间线”的进行,而得到同步呈现。运用“PPT音乐动画”将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在音乐中同步、多维、直观地揭示后,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音乐要素表现作用的理解,从而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

三、“PPT音乐动画”的应用范围

“PPT音乐动画”可以用来揭示单声部音乐作品的横向结构关系,也可以用来揭示多声部音乐作品的纵横结构关系,可以呈现整部作品的大框架,也可以呈现乐段、乐句、乐节、动机中各要素的组织形态和表现作用。其中的“播放条”使PPT中的音乐播放“可看”“可控”,适合在实际教学中对任意音乐片段进行定位播放。用来描述音乐中内部结构关系和表现要素变化的文字、图形和“时间线”的配合,更实现了对音乐内纵横结构关系和丰富表现要素的同步、多维、直观的揭示。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生动的课堂,离不开教师根据学情所做的现场调控,也离不开亲身示范等传统音乐教学手段。因此,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应当处理好按教学软件的程序教学和现场机动灵活进行教学的关系。只有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上一篇:关于通才音乐教育的争论 下一篇:音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