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初中生作业习惯现状及作业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6-09 09:43:33

透析初中生作业习惯现状及作业习惯的培养

纵观农村初中学生的作业习惯,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作业习惯严重缺乏型,缺乏自主完成的意识,老师盯着逼着就做点,老师不追就不做,另一类作业习惯浮躁型,作业应付,上交作业不完整,抄袭作业,第三类是作业习惯老实型,以完成老师的作业为己任,老师布置多少做多少,第四类是作业习惯进取型,以学习为己任,有很好的作业习惯,能独立思考、能独立作业,又有自主开拓作业预习作业的的好习惯。

这些不良的作业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学生对待作业方式、方法的行为规范。它是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的具体表现形式。良好的作业习惯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不良的作业习惯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不求上进。同时,良好作业习惯的形成也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自制能力相关,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相关。所以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培养应根据不同的学龄特点,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家庭环境,从正确认识完成作业的必要性;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书写认真规范;做作业时专心、细心;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等几方面来进行培养。

一、学生作业习惯培养:

1.做作业专心、细心:做作业时必须集中注意力。

2.做作业要规范:在作业时,应该符合作业的规范要求。一方面,在作业格式上应该符合老师的要求;另一方面,解题过程要能符合学科的特点,要能适时完成作业和订正作业。

3.能够自主和合作完成作业:对于自主作业,要独立完成;对于合作作业,要积极主动的和他人协作完成。

4.探究完成研究性作业:学会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学习的层次,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念,培养创新精神。

5.能够进行作业反思:通过对作业的反思,能够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进而巩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二、教师作业设计要求

1、注意作业的分层设计。作业设计,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作业设计实行必作题与选作题相结合。

2、注意作业的激励作用。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能只满足于打“√”、打“×”,或给个等级,还要因人给予评语。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分层布置作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表现欲,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精神和自律精神等。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达到各自追求的目标。

三、分类评价学生作业。

分类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好中差作业的评价不能按一个标准,要区别对待。对学困生要求低一些,掌握基础知识题。对优生,要求高一些,布置拓展题,培养优生的能力,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中差生,可松些,对优生可紧些。对优生的作业也采取分类评价。课堂作业,我们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比作业的准确性,比作业的思维质量,改变以往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判满分的做法。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作业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起始年级、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要抓住现在这个初中阶段的最佳期,使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上一篇:兴趣――数学教学的原动力 下一篇: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