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浅淡

时间:2022-06-09 05:00:39

对于品德学科来讲,其并非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其学科的特殊性,往往会让很多教师人为地或不自然地就把品德课边缘化或者极端化,面对品德学科的作业设计问题,往往会出现如下两种思潮。

一、无负高效

在平日的教学中,当与身边的老师闲暇时聊起品德学科是否也该设计作业的时候,大家笑着告诉笔者,他们心中的确也有品德的减负增效――不要做作业!乍一听觉得也挺有些道理,我们不是一直在提倡让学生快乐学习么?而品德又不需要背诵大量的定义,为何还要布置作业,没有作业不是一身轻松吗?同时,作为还未有专职教师的品德学科而言,品德老师又肯定是兼任主课,批改作业不但增加学生负担,同时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不做作业,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节奏吗?于是,“无负高效”这个词语,开始在许多科任老师的脑海中浮现。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呢?

细想,品德教学一路走来,的确经历过“无负”的阶段。当时“品社”“品生”开始登上教学舞台。在摒弃了枯燥的《思想品德》之后,品德课,那就是除了好玩还是好玩,小品与朗诵充满整个课堂,歌声与微笑遍布每个角落,一堂课下来学生开心老师乐,大家都轻松惬意,只是,学生的坏习惯依旧,如今想来,如果把品德教学比作一个孩子,那之前的品德教学,就是让这个孩子自由成长,放任自流,自生自灭。无指导、无管教、无约束,三无产品的他,可能会在一时间感觉无拘无束,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是可以预见的。所以,品德学科的无负担,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学生心理零压力,心理压力的真空状态,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无负直接导致的,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

二、高负高效

既然无负低效,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再提出第二个词语,是不是高负高效呢?看到这个词语,我想大多数老师都会毫不迟疑地在后面打上一个叉,因为,如果这一个词语成立的话,那我们岂不是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一堆的主课作业已经让我们身心俱疲,如果再加上品德也汹涌而来,那我们就根本无法招架了。

重负的确无法带来高效,我们的品德学科,不等同于知识类学科,机械记忆并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反而会让学生厌恶,一旦品德教育刻板化,那就无法让孩子们把道德礼仪行为内化,品德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也不行,太多也不行,于是,我们的第三个词语――减负增效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减负增效

那么,如果做到减负增效呢?这是如今出现的课题,也是我们十分关注的话题。如何才能合理洽当地设计品德作业是减负增效的关键。下面,就跟大家聊聊品德的作业设计。

首先我们要明确“三个不做”原则。那就是“无必要的不做!无法完成的不做!无趣的不做!”

1.无必要的不做

作业设计一切根据课本需要,不要为作业而作业,可做可不做,做了不如不做的作业,我们不要去设计。

2.无法完成的不做

我们要根据学生情况,学生无法完成的作业,比如:像有些学校的班级,总共有电脑的只有十来位学生,能上网的不足七八位,教师布置他们在家网上查阅资料就是既为难他们,又为难自己。他们不知道怎么完成,而老师,布置了作业学生都不完成,以后还怎么布置其他作业?所以这样的作业,我们不要布置。

3.无趣的不做

这里的“趣”不是狭义地理解为好玩,而是学生感兴趣,建议抄抄写写的作业,让学生少做,因为他们更容易把这些当成语文的抄词语来完成,没有生成,只有复制与粘贴。

四、具体作业设计

把握了原则之后,我们来按照时间顺序,谈谈具体的作业设计实例,希望能给予大家一些灵感与启发。

1.课前准备型

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前做的作业,为了课堂上课而做准备。这份准备可以是实物类的,比如,在教授五年级的《父母的难处》时,可以设计一张家庭收支调查表,让学生们课前先行调查,课上根据自己所填表格进行交流讨论。

这份准备也可以是情绪上的,如在教三年级的《我送老师一朵花》中,让学生先对自己的老师做一个小小的采访,询问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在采访过程中,体会老师的艰辛,从而积淀老师辛苦工作为学生的情感基础,为课堂上的进一步感情激发做铺垫。

2.课上积累型

此项作业是可以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也是课堂上的一个反馈和积累,为强化教育效果而设计。这种类型的作业,一般都是水到渠成的,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的《春天在哪里》时,经过了孩子们的讨论与交流后,大家都感知到了春天的美丽与身边的变化,此时情感与知识都已具备,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或画,来描绘一下美妙的春天,可以达到升华的作用。又如五年级的《我们在行动》中,在充分思辨,摆正位置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全班交流、代表反馈的形式进行修改,最后定稿成文,正好人手一份。

3.课后延伸型

这种类型的作业,是放在课后完成的,也是比较普遍的运用类型。作业可以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比如:一年级的《关心老人》,上完课后,请学生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捶一次背,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老人。

作业可以是同伴合作完成的。如四年级《我们的合作》一课,课后可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次合作游戏,分析总结成败原因,以实践为基础,在总结中巩固合作的重要性和合作的方法性。

作业还可以是父母协作完成的。如二年级《我的好习惯》一课结束后,帮学生设计好“好习惯养成卡”,其间写上一些学生已经养成需要保持的或者正待养成的生活或学习习惯,并且以一周或两周为周期,请家长帮忙监督和记录。一方面促使学生在较长的周期中,养成巩固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让家长督促,成效会更好。当然,这是要在家庭教育较为重视的基础上,如果是“5+2=0”型的家庭,这类的作业可能会流于形式,选择需要慎重。

适切的品德作业设计,会让品德教学的效果加倍,用心设计作业应该成为教学备课的一部分,不要盲目减去或增加,而是需要巧妙地延展和升华,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品德学科的减负增效!

上一篇: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典型教学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关注弱势学生 培养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