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也应“清清楚楚一条线”

时间:2022-06-08 10:42:14

语文也应“清清楚楚一条线”

【摘 要】语文课究竟教什么?――这个问题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我国大陆现行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只呈现一篇篇课文,至于每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却根本没有提及。一线语文教师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要是语文课程也能像数学课程一样,每节课要教些什么内容,教材中表述得清清楚楚,从概念定义到例题解法一目了然,该多好啊,语文教师就不用茫茫然地盯着一篇课文无从下手了,也不用常常因为个人见解的差异争得面红耳赤却毫无结果了!

【关键词】语文课;教学内容;教材编排;课程目标

语文课究竟教什么?――这个问题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对于教师来说,只有确定了教学内容,知道该教什么,才能选择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然而让语文教师苦恼的是,我国大陆现行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只呈现一篇篇课文,至于每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诚如吴忠豪教授在《语文课究竟教什么》一文中所说的“主要由执教者个人凭经验判断、选择”,而这样做无疑是“很不靠谱的”。

首先,目前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不可能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根据大纲中笼统的学段目标从一篇篇课文中提取出恰当的教学内容。而且,就算许多教学内容如各种标点符号、修辞、句法、章法等,老师对其概念、用法等都了然于胸,但真正要在课堂上对学生阐释时,又不一定能讲得清楚、明白、准确,也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讲为好,在讲的程度上亦很难把握得恰到好处。

其次,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学校,教师还要完成许许多多学科教学以外的事务,如果是班主任,则更加繁忙,每天早出晚归顶多可以做到不带作业回家批改,至于备课,只能每晚在家加班。一篇课文,首先要解读透彻,才能根据大纲和学生实际,提取出合适的教学内容,然后思考恰当的教学方法,写下教学设计方案。解读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方案、做好课前准备(如制作课件、学具等),这一系列工作要在一个晚上的时间内完成是很艰巨的,哪怕从七点一直到凌晨十二点。尽管如此,教学内容仍只是教师个人的感觉和经验,并不一定科学。

所以,一线语文教师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要是语文课程也能像数学课程一样,每节课要教些什么内容,教材中表述得清清楚楚,从概念定义到例题解法一目了然,该多好啊,语文教师就不用茫茫然地盯着一篇课文无从下手了,也不用常常因为个人见解的差异争得面红耳赤却毫无结果了!

吴忠豪教授说:“研究语文教学内容确实是一项极其复杂、学术性要求极高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广大普普通通的一线语文教师才深感迷茫、苦恼、力不从心。常有人拿某校高三语文无人教的两个班反而比有人教的班级成绩好的事来调侃语文教学的无效甚至是负效现象。确实,如果老师连“教什么”都不能确定,教学活动怎么可能有效呢?

语文课究竟教什么?台湾国语教材的编排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将细化出的各年级教学内容结合课文、单元一项项具体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一读就懂。例如台湾康轩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直接引述和间接引述”: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有时候会把别人的话引用到文章中,就是“引述”。

引述可分为“直接引述”和“间接引述”两种:

1.“直接引述”是一字不改的引用某人说的话。

2.“间接引述”是经过第三者转述某人说过的话,不用引号、冒号呈现。

奇奇说:“以后我会善用时间,努力用功。”(是“直接引述”,将奇奇说的话用冒号、引号呈现。)

奇奇说以后他会善用时间,努力用功。(是“间接引述”,将奇奇说的话通过第三者转述呈现。请注意前后两个句子中“我”“他”的改变。)

阿雄很好奇地问阿婆:“为什么您的心地这么好?”(是“直接引述”)

阿雄很好奇地问阿婆,为什么她的心地这么好?(是“间接引述”)

因为习作中常要引用别人的话,试卷中也常会出现“第一人称说法”和“第三人称转述”互换的句子能力测试题,而大陆各版本教材中均没有出现相关知识的阐释和指导,所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语文教师们便凭借自身经验,一遍遍地指导学生转化方法:先改标点,再改人称……甚至将方法编成口诀,再以题海战术强化。然而年复一年,一直到小学毕业,仍有许多学生对此稀里糊涂。如果能像台湾教材这样编排“引述”,学生只需读一读,就能明白什么是“引述”,怎样是“直接引述”,怎样又是“间接引述”,并从熟悉的例子中学会运用的方法。

许多孩子直到六年级还不知道习作中什么时候该另起一段写,甚至不清楚段前空两格,令小学语文教师们苦恼不已。如果教材中能够编进这样的内容,学生习作不仅不会出现一篇文章就一个自然段的现象,而且能够学会写前构思、列提纲。

有人说台湾的教材其实更像“学材”――学生凭借教材自学便基本可以达到学习目标。如果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能将小学阶段各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阅读、写作等基础知识及听说读写方法、习惯的指导等像台湾国语教材一样,非常细致地、以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一项项地结合课文、单元编排进各册教材中,教学内容与数学课程一样“清清楚楚一条线”,就能避免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和经验化,避免公开课中对文本的过度解读和发挥,及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作秀式表演,减小因教师资源的不均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让一线教师一心一意致力于“怎么教”,扎扎实实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会刊)《语文课究竟教什么》,2015.5

[2]高子阳.《小学语文教学》(会刊)《两岸小学语文写作指导教材及教学的比较研究》,2014.6

[3]高子阳.《小学语文教学》(会刊)《小学生应该学点修辞》,2014.2

上一篇: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绩效评价和可持续性发展研... 下一篇:善用“矛盾”资源,演绎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