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于音乐教学中

时间:2022-06-08 08:06:10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于音乐教学中

创造性教育倡导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创造性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本前提。

一、欣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快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而且还能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进而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应从学生熟悉的音响资料入手,在比较、选择中逐步掌握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的使用规律,完全不靠理论说教,紧紧抓住学生主动参与,从听觉感受、情感体验入手来加深对音乐概念、音乐行为、音乐形态的深入理解,教师不断点拨学生,在聆听音乐中不断探索音乐究竟表达了什么?不断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最终达到与音乐的沟通。例如七年级欣赏与音乐创作教学《阳关三叠》,它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有情节、有形象的音乐。学生在创编“送行”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在多名学生表演过程中不断评价强化对情景和意境的创设,“送别”的创作新颖且生活化,易引起学生的创作欲望,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创作与表演,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个人创作及表演才华的机会,十分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锻炼与成长。

二、唱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歌唱是人类最本能的表现手段。诗、歌、舞是人类情感最原本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都有喉咙,而喉咙可以发出比世界上任何乐器都要美的乐声。它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最直接、最纯洁、最美好、最卓越的乐器。古今中外,音乐教学几无例外的都是从歌唱入手,将学生引入音乐殿堂的,这是因为歌唱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教学形式简便,无论在城市、农村,教学条件优劣均可进行,易于普及,教学收效显著。如《春节序曲》,在教师的热情支持和进一步启发下,学生可根据音乐即兴创编歌词,边唱边表演。在这节课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唱一首歌,而是成了创造表现音乐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目光、笑容、手势、话语……中得到鼓励,在教师的启发、按时、等待中增加勇气,最终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集体的创造之中。音乐的参与创造活动中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学生的人格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器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演奏乐器是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演奏乐曲。演奏乐器是人类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演奏乐器可以发展学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标细的敏感性,可以发展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能力。器乐教学是使学生从多方位学习音乐,表现、创造音乐的桥梁。在课内安排乐器学习,可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嗓音或听觉条件不够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日益增强的希望引起别人关注的愿望。学生喜欢摆弄乐器,乐于全神贯注的演奏,不满足于演唱、演奏现成的歌曲、乐曲,他们希望尝试自己编自己演奏。

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一)加强情感交流,保护学生探究热情,激发创造性想象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而人的感受应该是自由的,因此,不规范的地方不予以规范,无限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音乐形象不寻求统一答案,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由于每个学生的阅历、情趣、个性的不同,对音乐的想象也不同,想象应该是自由的。因此在感受音乐时,应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而应多以“还有补充吗?”“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再开阔一些”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联想,即便要板书资料中的所谓“标准答案”也应补上说明,这只是很多答案中较为合理的一种。另外,在音乐课中不应反对学生表示不喜欢某首歌曲或认为某首音乐曲“不好听”的想法,碰到这样的情况,一是请他们陈述理由,然后通过欣赏,讨论、挖掘、发现乐曲的美感和欣赏价值,达到喜爱的目的,美妙的音乐可以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想象

(二)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清除学生思维障碍,引发自由想象

良好的气氛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创造潜能。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不敢于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应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师生合作完成教学。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多用“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形式上,可提倡课堂讨论,提倡标新立异,提倡“优点+鼓励”。由于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主观能动性减弱,创新意识淡薄,束缚在课本有限的知识内,很难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只有加强主体意识,探索精神才能生发出来。当然要引导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必须有具体的方法:可先让学生在左右前后的同学之间得以锻炼,教师也应适时地深入到各小组中去参与讨论,给予鼓励,使学生逐渐开始敢于在班上发言,到后来争着发言。另外,为了消除学生怕说错而感到紧张的顾虑,教师应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都认真地听他们的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最后用肯定的语言加以总结,即便学生的说法有些欠缺,也是一样。因此,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心。

(三)结合通感教学孕育创造的萌芽,升华创造性想象

通感是一种感觉沟通另一种感觉,是指艺术活动中多种感觉彼此联系,互相呼应,相互渗透或迁移的心理现象,人们常说:“声音似乎有颜色,气味似乎有锋芒”。声音使人们产生视觉形象和触觉感受,如高音易产生白色的联想,且有向上穿刺一般的感受,中音常给我们灰色网状形象,低音带给我们是一种凝重深厚的近似黑色的块状形象等。

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同一性,非具象性等特征,为受教育者留下了更广阔的联想、想象、创造的空间。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

上一篇:奇速英语快速阅读策略与技能指导下的一堂 实践... 下一篇:打造动态生成性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