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对接产业链,促进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

时间:2022-06-08 05:20:51

专业对接产业链,促进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

摘要:本文以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服装专业建设为例,阐述了“专业对接产业链”的含义,探讨了“专业对接产业链”在专业建设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专业对接产业链;专业建设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在两年的示范校创建过程中,以“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思路,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打造了中职品牌专业,为示范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专业对接产业链”的含义

沙溪是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产业链完整,涵盖服装设计、工艺制作、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产品、陈列展示、营销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环节,我校紧紧依托和服务当地服装产业,对接产业办专业,形成了“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服装专业建设模式,并以此推广到学校其他专业的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专业对接产业链”就是“实训基地(中心)对接产业链、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专业拓展对接产业链”。

二、“专业对接产业链”在专业建设中的具体做法

(一)专业设置和专业拓展对接产业链,办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专业。

我校根据服装产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服装专业对应服装产业链中设计、生产、检测、营销等各个环节,开设了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工艺、生产管理、服装模特、服装展示、服装营销等专业或专门化方向,同时还与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等进行无界化合作,开设了服装电子商务、服装物流和服装服饰设计等专门化方向;还依托服装检测中心开设了全国中职学校中唯一的服装检测专业。总之,专业设置和专业拓展紧紧对接产业的发展和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改造老旧专业,新增新兴专业,办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服装专业。

(二)把企业生产线引进学校,实训基地(中心)对接产业链,增强企业对专业的人才依存度。

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实训基地(中心)是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而实训基地(中心)是否与产业紧密对接成为关键。我校的做法是:把企业生产线引进学校,建 “教学工厂”或“教学实训车间”。这样的“教学工厂”或“教学实训车间”既要真实地按生产流程和岗位要求来配置设施设备,又要考虑到教学实训需求,如我校近年引进的英仕婚纱晚礼服生产线、EK休闲服装生产线、合鹰单量单裁自动裁剪生产线等。

在实训基地(中心)建设中,除了引进企业线外,我们也按照产业链上的岗位要求,建立相应的“教学工厂”或“教学实训车间”,其功能设置、设备和工位配置、实训环境布置上既参照企业车间来建设,又考虑到教学实训需求,如服装设计制作一体化实训车间、电脑绣花实训车间、服装工艺实训车间等。

(三)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促使教学改革全方位推进。

“把课堂搬进车间,让学生上课就是上岗。”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培养学生,也让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初具雏形。

一是改革教学模式,为此,我们根据产业链的岗位要求,把企业生产线引进学校,建 “教学工厂”或“教学实训车间”,让学生在真实的工厂和车间环境里“做中学”,让教学在生产性实训中开展,让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学实训指导,培养与产业要求相适应的技能人才。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三是改革评价模式,让企业的技师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我们的教学实训车间都配有企业技师与专业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和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来考评学生技能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组成若干项目小组。

四是改革教学内容,构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五是改革教学手段,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进度,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平台,教师可随时调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学生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网络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四)把名师引进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引领专业发展。

我们聘请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肇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肖文陵等20多位全国知名服装设计师、专家学者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服装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把这些专家名师引进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现已建成名师工作室有13个,如董怀光设计师工作室、欧阳心力教授工作室等。同时我们还将服装专业教师和学生编组配备到每一个名师工作室中,做名师的下手,面对面聆听名师的指导和教诲;此外还定期在校内开设学生与名师直接对话的“名师讲堂”,让师生能接受到专业发展最高水平的名师指导,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水平,从而引领专业发展。

(五)重视“双师”素质专业教师专业的培养,打造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专业建设中学校和专业部重视“双师”素质专业教师专业的培养,制定了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管理制度,规定所有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时间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或挂职锻炼。实践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脱产到校外企业挂职,二是在校内教学工厂或工作室中带项目。在校外企业挂职的由企业分配任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由企业给予评价,学校再根据企业评价给教师相应的奖罚;对不受企业欢迎的教师,学校则要求教师限期提高业务,并降低对教师绩效考核的评定档次。在校内教学工厂或工作室中带项目的教师,要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如带学生给企业设计服装样板的项目教师,要以有无企业认可生产的服装样板为考评标准。通过这些管理、考核和激励措施,促进了专业教师的成长,使专业教师真正做到“拿起书本能讲,挽起袖子能干”,既是学校教师,又是企业技师。

(六)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近年来,我校通过学校承办的研发中心、设计师协会这些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齐齐哈尔大学、广州美院、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英仕服装有限公司、中山市通伟服装有限公司等60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开展全面、深度和高端产学研合作,为珠三角服装产业群培养包括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在内的各类专业人才;为杉杉集团等40多家服装企业提供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改造、服装检测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全方位推进了专业对接产业链。

(七)承办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和服装设计大赛,增强专业对行业企业的影响力。

多年来,我校积极承办行业产业发展系列论坛活动,相继举办了2009年第十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CHCW2009)之广东服装行业产学研研讨会和东方儿女杯休闲服装设计大赛、2010年天竹杯服装设计大赛及服装产业高峰论坛、2011年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暨与粤港澳服装业对话论坛、2012年百利达杯服装设计大赛及服装产业高峰论坛。尤其是2011年11月13日在我校举行的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暨与粤港澳服装业对话论坛,教育部鲁副部长亲临指导,来自教育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英仕服装有限公司等近400位等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会议,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专业对接产业链”的专业建设模式所产生的成效

(一)专业吸引力增强,招生就业两旺。

专业对接产业链,促进了服装专业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使服装专业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 的就业招生良好局面,最近两年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9.6%以上,初次就业率超过98%,专业对口率在85%以上。2010年前一年招生规模只有4个专业班230多名学生,在校学生仅有600多人,现在一年招生7个班400多名学生,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200人。

(二)打造了“一基地三中心”,提升了专业实训能力和水平。

“一基地”,是由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服装专业实训基地,近年来,在服装专业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引进企业生产线,新建扩建了19个教学实训车间,实训基地内建成有包括中山英仕婚纱晚礼服生产线实训车间、EK休闲服装生产线实训车间、上海合鹰单量单裁自动裁剪生产线实训车间,雅丽绣花公司电脑绣花车间、恒辉印染公司服装数字化印花车间、服装设计制作一体化示范车间、服装工艺车间、服装版房车间、服装尾部处理车间、服装电子商务实训室、服装CAD机房、服装设计室、服装模特表演厅、服装产品陈列展厅、服装销售门店、服装模特摄影室、平面广告制作室、服装信息中心等在内的30多个教学实训车间或场室,各个实训车间或场室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与产业对接紧密,能满足每年1500名全日制学生实训、2500人培训的需要。

“三中心”,一是由学校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建设的中纺标CTTC中山检测中心,为中山市乃至珠三角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权威、便捷、高效的纺织服装产品检测认证服务;二是学校承办的目前中山市纺织服装行业最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并以此服务上百家企业,与高校、名师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至今连续举办了四届广东省服装业高峰论坛、每年多次举行行业交流会和企业产品会。三是学校与中山市网商联盟合作建设的服装电子商务中心,为中山十几家服装企业服务。

“一基地三中心”的建成,大大提升了专业实训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成为全市、全省中职专业教师培训、师生技能竞赛和技能考证以及为当地产业人才培养、企业员工技能进修的重要基地。

(三)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1)课程和教材建设成果丰富,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课教师一起,编写了服装专业3个主要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基本完成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业务流程为主线的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

(2)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教学改革模式成为广东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之一,为示范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3)引进企业生产线,建 “教学工厂”或“教学实训车间”;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全面推行;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培养学生,让技能水平和项目成果来反映学生职业能力,这些举措都让专业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也让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校内初具雏形。

(4)教学资源库建设初见成效,作为国家示范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的副组长单位,与相关的企业院校合作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服装专业学生连续六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实现六连冠,截至2012年,我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服装技能大赛,已经累计获得12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还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展示特等奖和一等奖。服装专业毕业学生双证书率达到99.6%。学校在中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连续五年稳居全市一等奖的第一名。

(五)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成效突出。

近年来,服装专业现有35名专业教师,已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有11位教师是技师或高级技师,一位教师被评为“广东省十佳服装设计师”,一位教师被评为高级服装设计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任专业课教师的90%。

所有专业教师每年均不少于一个月时间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或挂职锻炼,还聘请了17位企业技师做服装专业的兼职教师,他们或定期给学生上课,或在车间带项目、指导学生。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师做学校兼职教师,打造了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了20多位全国知名服装设计师、专家学者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服装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把这些专家名师引进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

(六)校企深度合作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服装专业以项目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如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纺织品检测中心项目,与中山英仕服装有限公司合作的婚纱晚礼服制作设计项目等,目前,校企合作项目已达21个,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广州美院、中山英仕服装有限公司等31家科研院所及企业,校企及产学研合作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四、体会和反思

专业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内涵发展、上台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社会声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想促进专业发展,专业建设就必须立足地方优势产业,对接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

在专业对接产业链思路指导下开展专业建设,应该注意处理好如下问题:(1)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改革和建设。(3)加强专兼职“双师”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5)充分发挥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上一篇:中等职业旅游学校旅游外语专业调研结果的探讨 下一篇:广东畜牧兽医专业中职人才需求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