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领域中权利穷竭制度比较分析

时间:2022-06-08 08:13:12

知识产权领域中权利穷竭制度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知识产权领域,保护知识产权人利益的同时应兼顾社会公众的利益。文章通过对中外权利穷竭制度的比较分析,探讨权利穷竭制度的冲突和统一的关系,希望能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权利穷竭 著作权 出租权 商标权

著作权法上的权利穷竭制度

(一)著作权中的发行权穷竭

著作权权利穷竭(或版权穷竭),是指权利人行使一次即告用尽了有关权利,不能再次行使。即著作权人仅能控制其作品原件或者复制品的第一次发行,发行权一经行使,对这些作品的进一步发行,著作权人无权加以干涉,这一原则仅适用于著作权中经济性权利的发行权。

德国和奥地利的《版权法》都规定了版权穷竭原则。美国《版权法》第109条则比德奥两国更加具体的规定:所有合法制作或复制的文学、戏剧、音乐或美术作品的合法所有人,都有权不经著作权权利人同意,直接或者间接的在该物品放置的地方,公开展示该物品或作其他处置。法国和比利时《版权法》不承认作品著作权穷竭原则。而我国著作权法对此未作出明确规定。

著作权中发行权穷竭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著作权人的发行权一次用尽,是指经权利人同意而卖出的那一部分特定作品的原件或其复制品,即是负载作品的特定有形物,而不是作品本身。第二,权利穷竭原则的适用具有地域性。著作权权利穷竭地域性特点在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内以及欧共体内未被遵守。按照欧共体《罗马条约》第85条和第96条的规定,著作权人在共同体内任何一国行使了其发行权,都会使他的发行权在整个共同体内权利穷竭。

(二)著作权中的出租权不穷竭

出租权是权利人享有的有偿允许他人临时使用自己的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权利穷竭原则主要适用于作品的再次销售,散发或其他方式的使用,是否包括作品的出租,观点并不统一。电子传播技术快速发展,使作品出租业发展很快,严重影响作品销售,著作权人的财产利益锐减,因而引起人们对权力穷竭原则的反思。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公布了两条建议性原则及补充意见,供各国在修订法律时参考。其主要内容是:著作权人对其原作品享有著作权,同时,对音像制品中所包含的自己的作品也享有著作权。这就意味着著作权人有权制止或允许他人出租包含着自己作品的音像制品。如果录制品中未包含有著作权人的原作,那么,音像制品作者就对该音像录制品享有邻接权。该邻接权人也有权禁止他人出租该录制品。上述权利由代表著作权人或录制者的特定组织代为行使。

在作品出租权方面,世界各著作权法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其一是把出租权归入发行权中,把出租看成作品发行的一种方式。其二是认为出租权和发行权是并列关系,把出租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作品使用方式。1996年12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缔结的《WIPO版权条约》在不同的条款中规定了发行权与出租权,认为二者互不隶属。德国《著作权法》第27条和第17条分别规定了出租权和发行权两项并列的权利。我国《台湾著作权法》第29条所列的著作出租权也不同于发行权。

我国著作权法尚无权力穷竭原则的明确规定,2001年10月新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也只规定了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和计算机软件三类作品的出租权。对于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以图书形式存在的作品的作者的出租权尚未规定。在实践中,图书等作品复制件的合法持有人,取得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就可以出租图书作品,不必经著作权人同意,也无须向其付酬。因此,在我国,除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和计算机软件外,对于图书等其他作品,著作权人对其作品复制品的出租权,在复制品售出后即告用尽。

出租权扩大了作者的权利,限制了权力穷竭原则适用的范围。但为了平衡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立法者在设定出租权时,一是对它在适用范围方面进行了限制,即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和计算机软件作者享有出租权,而并非所有类型作品。二是法定许可使用的限制。

商标法上的权利穷竭制度

(一)商标权穷竭含义及适用

商标权穷竭,也称商标权用尽,指带有某一商标的商品经商标权人的同意投入市场后,购买者可以使用或进一步销售该商品,商标权人无权加以干涉。商标权穷竭适用的前提和对象与著作权穷竭相同:前提都是产品由权利人首次销售后投入市场;穷竭对象都是合法投入市场的特定产品。对于著作权穷竭,有些国家都承认,如德国法律规定:如果版权人同意将有关作品的复制本投入市场,该批复制本随后的发行,版权人无权过问;也有些国家不予认可,如法国则认为,权利人一直有权控制到最终使用者,版权中的权利永远不会穷竭。但是,对于商标权穷竭的适用,绝大多数国家认为无论在本国还是在国际市场都存在,都承认合法制作与出售的商品上的商标不会因再销售或进出口而侵犯商标权。

虽然商标权穷竭原则可以有效阻止商标权人不当利用自己的权利,控制商品的分销渠道和进出口,从而保证商品的自由流通,但是,它的适用不是绝对的。购买者在进一步销售带有某一商标商品的时候,不得改变商品的基本成分、部件等。例如,在假冒或反向假冒侵权行为中,如果商品的原有性质或形态被某购买人擅自改变后,未经许可投入市场,损害商标权人声誉,此时商标权人仍可行使自己的商标权,不存在权利穷竭问题。商标权穷竭不适用于非法制造的产品。对于非法制品,权利人有权追究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发行人。

(二)权利穷竭与平行进口

平行进口的含义。平行进口,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当某一知识产权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保护,未经进口国知识产权人或其授权人的许可,第三人进口并销售专利产品或使用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由于与商标权有关的平行进口行为所涉及的商品是合法取得,而非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故又被称为灰色市场商品。平行进口商所进口的商品须是国外商标权人生产或销售的同牌名正宗商品,且以非商在别处合法取得标的物以及进口的标的物合法为前提。

英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权所有人或者其发出的许可证注册使用人,只要曾经同意把他的商标使用在某种投放市场的商品上,那么带有该商标的商品无论怎样分销或转销,该商标权人或者其许可证持有人都不能再干涉。

德国《商标法》规定,德国商标权所有人或其许可证持有人只要把粘有其商标的商品投放到国内外市场,其商标权便因此用尽,此后该商品的流通,包括平行进口,商标权所有人或其许可证持有人无权再干涉。不过,在德国商标权用尽也有例外,即如果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改变了其特性或质量,则不适用权利穷竭原则。

美国《美国法典》第19卷第1526节,正宗商品排外法规定,粘贴有美国公民或公司所拥有的商标的任何外国商品进入美国均属违法;但在进口登记时,有美国商标权人的书面同意的除外。在美国《税法》第526条中也有相似规定。但《美国海关条例》(19CFR§133.21)却规定,如果外国商标权所有人和美国商标权所有人为同一人,或者外国商标使用权人与美国商标所有人为母子公司关系,则允许粘贴有该商标的商品的平行进口。尽管在美国,法院与海关之间、各法院之间的观点和案件处理上存在分歧,但近几十年来,地域性商标理论始终处优势地位。

法国《商标法》没有确认进出口商品商标权穷竭原则,但在其《知识产权法典》第713-4条中承认了商标权穷竭理论:“商标权所有人无权禁止他人在经所有人或经其同意将带有该商标的商品投放欧共体市场后使用该商标。但是,如果有正当理由,尤其是商品投放市场后有所变化或破损的,商标所有人得禁止商品的进一步流通”。

由上述各国的规定可知,由于各国保护商标权理论不同,在平行进口问题上,其立法和司法实践也有很大不同,赞同者和反对者并存。在对待平行进口问题上的商标地域原则与商标穷竭原则差异,实质上是商标权的国内穷竭与国际穷竭的差异。如果赞成平行进口,则表明其承认商标权国际或地域穷竭论;反之,则表明其否认商标权国际或地域穷竭论。

专利法上的权利穷竭制度

专利权的穷竭是指专利权人自己或者许可他人制造的专利产品(包括依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被合法的投放市场后,任何人对该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不再需要专利权人的许可或授权,且不构成侵权。即专利权人不再享有,对经其合法投放市场的专利产品的再销售或再使用的控制、支配和干涉权。故专利权穷竭也被称为首次销售原则。

目前,世界各国对专利权穷竭的适用范围的规定主要有两种情形,即专利权国内穷竭和国际穷竭(或区域穷竭)。许多国家在国内立法上都明确规定了专利权的国内穷竭原则,而很少采用国际穷竭原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专利权穷竭制度的意义是在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和一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专利权穷竭并不会致使该项专利权利本身效力的终止,因为它是针对每一件合法投入市场的具体的专利产品而设定的。

权利用尽原则与我国知识产权立法

(一)完善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中对权利穷竭制度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规定电影作品、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和计算机软件的所有权人享有出租权,即仅此三类作品不适用权利穷竭制度,而不是所有的作品类型。笔者建议,应增加有关著作权权利穷竭原则的相应规定,适当扩大出租权适用的作品的范围。比如,可以规定小说类作品的著作权人也享有出租权,也不适用权利穷竭原则。

(二)完善我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有关商标权利穷竭引起的纠纷也日益增多。我国自1984年颁布商标法以来,虽修改多次,但仍没有权利穷竭的明确规定,既没有把平行进口作为非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也没有规定商标权人享有禁止平行进口的权利,亟待补充和完善。我国商标法立法对商标权利穷竭的补充,应以国际或区域穷竭为主要原则,同时有条件的适用国内穷竭原则。即原则上允许平行进口,但在特殊情况下禁止平行进口。因为:允许平行进口,有利于形成市场竞争,从而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允许平行进口,与商标穷竭理论相符,国内商将其商品投入市场后,其商标权即用尽,无权阻止该商品再向国内返销;允许平行进口,有利于贸易自由,符合国际上商标法立法趋势。当然,在平行进口会引起来源混淆和不正当竞争等情况下,应当加以限制或禁止。

(三)完善我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1984年的专利法也无权利穷竭的规定,既没有把平行进口规定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也没有规定专利权人享有禁止平行进口的权利。但在1992年修订专利法时,增加了专利权人的进口权,2000年修改专利法时又进一步修改为有禁止权,即专利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而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进口依照其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这样就使我国的工业产权的保护体系中出现了对专利权人和商标权人的不同对待,即专利权人享有禁止平行进口权利,而商标权人不享有禁止平行进口的权利。即我国法律并不禁止涉及注册商标商品的平行进口,而禁止专利产品的平行进口。我国专利法应当明确规定权利穷竭制度,且应与商标法保持一致,即采取以国际或区域穷竭为主要原则,同时有条件地适用国内穷竭原则。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3

2.吴汉东.现代传播技术中的合理使用制度[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2)

3.郝敏.关于著作出租权制度探讨[J].现代法学,2000(3)

4.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南振兴.试论平行进口中的商标法律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1995(1)

6.高华.国际贸易中的商标产品平行进口问题法律研究[J].法学杂志,2007(1)

上一篇:试论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河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实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