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

时间:2022-06-08 05:31:00

【前言】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胡必亮:从国内的来看,目前中国经济走到这一步,如果我们的金融改革不能跟上的话,很多方面就没法进一步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的经济改革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都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而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

中国的金融改革已经处于一个重要的节点之上,利率自由化关系到金融体制的健全与建立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实现等等。记者就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背景和改革动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

改革源于压力

《新理财》: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以您多年从事金融实践和研究的经历来看,目前我国终于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更多的是由于改革工作已经具备了利率自由化的条件还是出于目前各种压力的需要?

胡必亮:从96年到现在,中国的这项改革已经持续了15、6年时间了,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譬如说银行间的债券市场利率、比较大额的外汇利率等都基本上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了;但银行的一些基础性业务比如说普通的存贷款利率的决定目前还不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我觉得现在推进这项改革更多地还是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压力。

《新理财》:您觉得这些压力集中在那些方面呢?

胡必亮:从国内的来看,目前中国经济走到这一步,如果我们的金融改革不能跟上的话,很多方面就没法进一步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的经济改革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都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而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这一块的市场化程度不提高,那其他方面就很难做到进一步有所作为。

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提出的要求也很迫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在于要把过去对各种资源使用的那种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内涵性的经营方式。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包括既要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要提高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现在的情况是:由于部分企业和单位比较容易通过非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取得资金,资金使用成本很低,因此这些企业或部门并没有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是当资金成本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决定的时候,当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出资金的供需状况的时候,这样就会迫使这些企业将有限的资金真正地用到刀刃上。这个时候才会有压力强制经营者去想方设法地转变发展方式,不再粗放型地、廉价地使用各种资源,而是尽可能地集约、节约地使用资源。很显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再有就是实体经济方面,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改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是与很多中小私营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比如温州的例子,由于大家从正式的金融体系都贷不到款,资金价格就会上升。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做实体经济不赚钱,而是做钱的生意最赚钱,那么大家就不去做实体经济而是都去投机或者放高利贷去了。这样就会出现实体经济的“空心化“问题,也就是说大家都不从事实体经济了。但是,如果我们的金融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基本上消除了垄断的系统,有条件的人可以创办自己的私人银行,加上利率自由化,市场的作用就会促使利率最终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那些民营企业家就有可能从开放、有序的金融系统中得到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就可以持续地得到支持和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出现一个合理利率的情景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银行准入放开后形成比较充分的竞争。

对于金融改革本身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其基础所在。前面已经说过了,金融改革是整个经济体系改革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其他改革包括农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在前些年迈的步子算是比较大的了,而金融改革相对而言显得比较缓慢,而现在滞后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瓶颈了。可以说,金融体制不改,我上面所提到的三个方面都没法顺利推进。

最后,改革的压力还来自于不断增加的收入差距。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由管制利率带给特权利益群体的特殊好处,从而减缓收入差距不合理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社会矛盾。现有体制下,资金配置不合理,特权阶层较中小企业主特别是较民营企业主更容易拿到贷款。特权阶层一方面资金充裕,通常还能以较低利率从银行取得大量贷款;而弱势群体原本就资金匮乏,加上贷款利率高,其经营通常十分困难。而利率自由化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监管相应地跟上去的话,我相信吴英这样的案子也会大为减少。

从国际方面的压力来看,主要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的贸易份额不断增加,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也快速增加,资本项目开放在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渐提速,总之,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这些都呼唤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否则就会严重地拖累这些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配套改革很关键

《新理财》:您刚才说了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问题,可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未打破银行专营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利率市场化会不会出现寡头竞争的情况,让市场变得徒有虚名,比如“两桶油”的模式?

胡必亮:这个问题很关键,这也正是我想说的,即关于利率自由化的前提条件的问题,如果实行利率自由化的配套措施跟不上,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你提到的打破专营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当然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在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银行准入并不放开,那么结果可能会出现合谋现象,利率不降反升,有可能反而会加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负担和整个社会的成本,大银行的利息收入反而可能会更多。也就是说,要在大量的中小银行和私人银行产生的条件下,在银行业基本放开的情况下,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才有可能迫使利率总体上往下走,而不是继续往上走。

其次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个制度在西方国家运行得已经比较完善了,而中国现在还是采取政府买单的方式。由于我们的银行利率是由政府决定的,所以政府对银行负责也是理所当然的。政府为了不让银行倒闭,可以规定一个相对较低的存款利率,再规定一个比较高的贷款利率,这样的利差让银行很容易生存并且其日子也过得很好。一旦利率决定权在市场时,风险也就应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承担,就是说银行要拿出一笔钱给保险公司,如果银行破产,保险公司就来给储户理赔,这就是让市场机制解决风险的问题。

上一篇:“减税变加税”之矛盾 下一篇:养老金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