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拿东西去讨老师的表扬应该鼓励吗?

时间:2022-06-08 05:20:52

孩子要拿东西去讨老师的表扬应该鼓励吗?

家教案例

小贝6岁了,非常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自己的大(2)班。这几天他对班里的纸巾特别关注,几次比划着问我:“妈妈,我们班上的纸巾还有这么一点点,你说什么时候会用完?”“妈妈,这包纸巾不能用,我要拿到幼儿园去的。”“妈妈,你说,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用完呢?我对老师说我拿纸巾去幼儿园,这样大家都可以擦了!老师会表扬呢!”原来,小贝想用纸巾换取老师的表扬。我有点吃不准,孩子拿家里的东西去讨老师一个表扬,应该鼓励吗?

读懂孩子

1.喜欢幼儿园,喜欢班级集体,主动关注集体的事情,能够想到自己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该做、可以做什么并且主动去做,这是孩子具有集体责任心的表现。

2.集体责任心是个体心理品质之一,是3岁~6岁孩子责任心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集体责任心能够促进孩子的社会性、亲社会能力的发展,使孩子从关注自己逐渐转向关注他人、集体,这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3.毋庸讳言孩子最初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赞扬,但从某种角度也表明孩子对集体要求的一种遵从和认同,说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半责任理解水平”阶段,还没有达到“原则的责任水平”,因此需要在成人的引导下,完成从他律到自律、从遵从外来的责任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身品质的过程。

父母智慧

1.让孩子关注集体,喜欢集体。

1)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小朋友到关注自己的班级,感知集体。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说说坐在同一张桌子边的几个小朋友,教室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桌子,有多少个小朋友,班级的名称、环境、变化,有几个老师,她们分别姓什么,使孩子在关注中形成集体的概念:老师、小朋友和自己共同构成一个集体——××班,大家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等。

2)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班级中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快乐的事情,使孩子喜欢班级。如“最近你们班里有什么事情让你特别难忘?”“今天你看上去非常快乐。是不是你们班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快说给妈妈听听。”“你们班真是一个让人快乐的地方,你们班真好!”

2.经常引导孩子进行集体一员的角色体验。

1)通过日常具体事例、故事等引导孩子进行集体一员的角色体验:“我想把这些糖果带给我单位的同事,他们一定很喜欢,我们都是好朋友。”“哦,××小朋友把自己家里的花带来幼儿园,看来他很喜欢自己的班级,想把自己班的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大家都喜欢。”

2)引导孩子思考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如果每个小朋友都带一盆花,那么教室就会非常漂亮,大家更开心,真是一个好方法!那么,你想为你的班级做什么事情呢?你也是其中的一个哦!”

3.认同和支持孩子的行为。

1)对孩子提出的支持班级的行为积极认同和支持:“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好,妈妈给你留着,我还会提醒爸爸,这是宝宝要拿到幼儿园去给大家用的。”

2)为孩子关心班级出谋划策。引导孩子关注班级的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给予适当的建议,让孩子看到并抓住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培养集体责任心。

3)和教师及时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努力,对孩子所做的努力取得一致的认识以争取老师的肯定。教师在集体前的鼓励作用更大。

4.让孩子充分享受为集体服务带来的快乐。

1)帮助孩子说出自己快乐体验的原因:“老师表扬你是因为你非常有心,想着大家,给大家带去了方便,大家喜欢你的做法,所以你非常快乐。”

2)激励孩子继续努力:“看来为大家做事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爱大家真好!”“大家既然这么喜欢你所做的事情,那么你要加油哦,妈妈等着你下次再为大家做事哦!”

特别提醒

1.避免功利性询问误导孩子,如孩子为班级做了事情之后,父母就问:“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呀?”使孩子误以为为集体作出努力是为了博取教师的表扬。

2.不要替代甚至强迫孩子表现集体责任心。如果孩子还没有完全意识到,那么父母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孩子为集体做好事后的感受,激发孩子参与体验,同时提高对集体的认知,但不能替代甚至强迫孩子。

3.不要因为不赞同老师或幼儿园的某些做法而在孩子前流露对幼儿园集体的不满,影响孩子对集体的认同。有不同意见应该避开孩子与老师及时沟通。

上一篇:公示语英译问题及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学语文自主阅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