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血站的质量和生命

时间:2022-06-08 01:41:33

科学管理――血站的质量和生命

【摘要】 通过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为顾客供优质的血液制品和服务。以血站"一法两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质量培训作保证,加强仪器设备及重要原辅材料、采供血环境监测、血液检测、信息等环节质量管理施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提高。血站工作有章可循,血液质量显著提高。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下,为床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关键词】 血站;血液 ;质量管理;血液安全

【中国分类号】 R6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69-01

血液质量是血站工作的生命线,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医疗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完善,社会对血液安全事故高度关注,也对血液质量的安全与血站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保证采供血安全,保障血液质量是血站的根本所在。

1 加强内部管理是提高血液质量的根本

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设立血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在站长领导下,由业务副站长、质量管理科主管、各业务科室主管等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在血液质量管理上具有监督和决策权力,它负责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各个环节的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征求各单位意见,对各部门提出的有关血液质量问题及时汇总,并提出改进措施;(2)设立质量管理科。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行使质量监控权力,其组成在配备优秀技术人员的同时,还应配有与其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必要的先进仪器和设备。(3)聘请社会监督员。从主要用血单位中聘请检验科主任、输血科主任等人为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血液质量信息反馈座谈会,对血液质量进行广泛地研究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及落实方案。

1.2坚持实行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制度: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是实现质量方针的目的和手段。质量管理科开展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质量分析会讨论解决。质量管理委员会应每月召开1至2次质量分析会,对各科室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改进及跟踪改进落实情况等进行审核,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1.3加强质量管理培训 :质量管理培训是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职业培训。首先是质量意识的培训,质量是血站的核心和生命,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是病人生命的保障,质量是血站生命的意识。第二,是质量知识与管理的培训。通过培训员工都能熟练掌握质量的概念、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在站内形成一种质量文化氛围。第三,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了确保员工的知识能够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血站要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定时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及岗位技术比赛,派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等一系列方法,大大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便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实现血液流程数字核查:网络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保证血液质量的有效手段。血站每个业务科室的微机应全都联网,包括质量管理科、检验科、成分科、血源管理科、供血科等模块,全站各种信息集中管理,能够全面了解采供血等情况,加大了管理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全站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2 加强血液质量检测,是保证血液质量的核心

2.1严把试剂质量关 :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试剂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按照规定采购由卫生部批准的定点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和"批批检"手续的酶免试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采购时应考虑该试剂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和在全国血站中的市场占有率等情况。根据自身血站使用量决定采购量,一般三个月使用量为最佳库存。试剂采购进站后,要用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权威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血清再次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入库备用,否则坚决退货。对试剂的出入库和使用情况要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对检测记录及"批批检"报告应按规定归档保存,以备后查。

2.2提高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认真做好初复检工作: 血液检测实验室是保证血液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应不惜成本建设好检测实验室,给实验室配备有责任心的、学历资质好的人员、国内血站使用中公认最好的设备,不同人员用不同产家试剂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血液标本严格检测。从环境方面来说,血液的检验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安静;有足够空间和充足照明;室温恒定;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冰箱温度准确;全自动加样器、后处理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保养,保证仪器精密;孵育箱和水浴箱的实际温度能满足试验要求的温度,并保持恒定;计时器计时要准确,试验用水应是高质量试验用纯水。

3 加强血液质量环节控制

3.1血液采集 :(1)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基础,同时还应建立完整的献血者档案,各种采血记录应保存10年。(2)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注意病史询问、体检及采血核对。(3)采血环境要符合清洁区标准,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每月至少做1次空气细菌培养,进行采血环境检测。(4)采血前献血者应严格消毒采血部位,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不少于10 cm×10 cm,一针穿刺率大于9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每月至少做1次采血人员手的无菌培养实验。(5)血袋使用前必须对血袋进行质控,包括热源、无菌试验和理化项目的检测。(6)血液采集前要认真核对献血者、采集中贴标签要再次核对,采集后留置血液标本时要再次确认,不能张冠李戴。

3.2在成分制备方面 :成分血制品的安全依赖于诸多因素,成分血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为提高成分血的制备质量,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成分制备条件,建立无菌间,装备大容量低温离心机、低温操作台、血液暂存冰箱等。另外,还要求成分制备间的整体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无菌用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溶液一般1周更换1次,梅雨季节1周更换2次,工作人员进入净化间均更换隔离衣,换工作鞋,戴无菌手套,一次性的口罩帽子等,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成分制品的安全。

3.3在储血、供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操作与控制以确保血液质量。血库使用储血专用冰箱并连接温控系统,电脑监控。血小板保存要使用专用设备(血小板震荡仪),严格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发血前做好血液质量检查,在血液运输过程中防止剧烈震荡以防溶血,要保持血液制品所要求的温度,要有温度监视器和报警系统,以保持血液成分的有效性和抑制细菌生长,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作者简介:郑旭焱:四川省泸州市中心血站质量管理科 主管检验师 从事检验和质量管理工作。

上一篇:城市外来工健康素养的现况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剖宫产术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新生儿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