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语文预习指导

时间:2022-06-08 12:00:01

浅谈低年级语文预习指导

(大名县大名镇实验小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摘 要】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有步骤地搞好语文预习的学法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教学论文;预习;教学方法

预习就是上课前对即将要讲的内容进行自学,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见,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有步骤地搞好语文预习的学法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会预习呢?

首先,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

形成习惯是关键的一步,为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学生预习能力的形成 ,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指导预习时,我遵循从课内到课外,先扶后放的原则。预习开始阶段,我将预习安排在课内,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预习题目,激发学生学文情感和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帮助下,愉快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这样,既保证了学生预习的时间和质量,又有利于学生在集体的制约、影响和帮助下,学会预习。将学生引上预习之路以后,我又指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预习,逐步减少课内预习,循序增加课外预习,使学生逐步由被动预习过渡到主动的独立的预习,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其次,以鼓励为主,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指导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具体方法:

1. 常规性的预习方法 (1)默读。先把课文默读一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绘了一些什么景象,告诉我们哪些知识等,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

(2)查问。划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然后查阅工具书或问别人,给生字注音,写上注解。

(3)朗读。学生接受文本的最佳途径是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地朗读、品味才能培养语感,把握文本的语言层意和语意层意。

(4)摘抄。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语句摘录下来。

(5)思考练习,提出问题。阅读课文后,看一看后面的思考与练习,然后试着做一做。

2. 特殊性的预习方法 有些课文具有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这些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预习内容,进行预习的学法指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灵活地使用如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1)品味法。古诗词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2)记叙文“四素”法。对于初学记叙文的学生,可让他们在预习课文中找出记叙文的四个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去了解记叙文的脉络和具体感知各种记叙文的表述功能,达到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3)操作发现法。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容,学生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例如,《动手试一试》、《傍晚的实验》、《有趣的发现》、《皮球浮上来了》这些课文,只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秘密,就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

(4)表格法。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说明文,分门别类,条理很清楚。指导学生预习这类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训练重点,精心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预习填写,表格填写好了,课文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5)情境感触法。教学状物写景之类的课文时,可以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预先感触有关情景,激发兴趣,丰富感知,使其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例如,指导预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可提示学生去观察“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生长状况;预习《春天来了》、《秋天》等表现季节特征的课文时,可以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观察秋景。这样,由于形式新颖,活泼有趣,内容又与课文相关,学生就会在快乐的情境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得到了学法的启迪。

(6)图示法。指导学生预习介绍建筑类课文时,可以提示学生搭建或查看有关图片资料。例如,指导学生预习《长城》、《颐和园》等课文时,可让学生先找寻有关介绍它们的图片资料,通过看图初步感知宏伟建筑的壮丽。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画图示的方式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作比较直观的图解,以解剖其纵横联系,明确事物的来龙去脉。

(7)激疑思问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疑问难,逐步使学生自能发疑、辨疑、解疑。例如,指导预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可向学生发疑:“飞夺”是什么意思?谁飞夺泸定桥?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结果怎样?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学生就会一层一层地辨疑、解疑。

(8)举一反三法。例如,《我爱凤凰树》一文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写的,教师以“春”为“举一”的材料,边导读边让学生领会,教给“从景物的形态、颜色来抓特点”的方法。然后“夏、秋、冬”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分析,找到共同点,依照“春”的学习方法,无师自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9)提纲法。教师出示提纲,学生根据提纲预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者可提出如下统揽全文的提纲让学生预习: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幻想到什么?为什么会幻想到这些?

(10)激趣引导法。《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等描写壮观秀丽自然景象的文章,教学时首先激起学生旅游的兴趣,再引导学生预习。如教学《第一场雪》这篇课文时,针对南方的学生大部分没见过下雪这一现象,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们见过下雪吗?想知道下雪的景象吗?把学生引入课文,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去预习,边读边想象情景。

预习,曾被比喻为教学活动中的合理“抢跑”,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示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中领悟到一些基本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就会赢在学习课文的“起跑线”上,就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谈通过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