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作升格教学摭谈

时间:2022-06-07 09:45:07

散文写作升格教学摭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和交流”中如是要求,“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对照这些写作要求,散文文体最为合适。然而散文写作在苏教版教材的写作指导中,零星琐屑;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往往语焉不详,任学生自由发挥。本文试图站在较高处俯瞰散文教学,让师生意识到散文写作升格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让散文这种文体散发出真正的魅力。

一、散文写作教学式微探究

1.教材凌乱,师生缺乏导向。对苏教版写作指导的编排,许多专家和老师颇有微词,事实证明,打乱文体规律的写作指导无益于教师的教学。纵观苏教版教材,涉及到散文写作的有:写难状之景(必修一),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看好处,说门道(必修二),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必修三),要有描写意识(必修四),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必修五)。虽然每本必修都有散文写作的指导,但从指导中心可以窥见写作主题的随意性。按照正常散文写作的序列性来说,应该是从叙事到写景写人,从呈现内容到挖掘内涵的逻辑顺序。混乱的教材编排给本来就容易忽视的散文写作教学带来了考验。教师没有精力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学生更无从搜寻散文写作序列性痕迹,师生缺乏教材有效的导向,使得散文写作教学陷入了空前的困顿。

2.门槛偏低,师生缺乏重视。散文作为一种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文体,向来写作入门门槛低。明星艺人、草根平民都可以写散文,出散文集,更不用说理论家、小说家和诗人了,就连某则华美辞藻点缀但文意断裂的日志,或者论坛发的帖子,都可以美其名曰散文。学生写作亦然。学生的作文除却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之外,都称之为散文。于是在师生的心目中烙下了一个简单的印记,散文每个学生都会写,不用教。这是一种粗暴的思维越界。高中散文写作教学是缺席的。散文写作如同荒野间的杂草,自生自灭;散文教学如同懒惰的农夫行为,无为而治。当写作双方都忽视散文写作的时候,无门槛的散文文体渐渐凸显起越来越隐形的关卡,而师生依然缺乏重视。

3.内容散淡,应试缺乏优势。散文写作教学的弱视,与散文文体本身冲淡的情节,情感流洇漫的特质有关。有人断言,散文是一种老年文体,需要岁月的积累和平和的心境,才能抵近文体的内核。此说固然有部分道理,但不是全部,而这已足够消弭散文写作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的激情。写作教学基本围绕高考命题和阅卷癖好展开,以浙江省近三年高考作文为例,2013年的三句话说“童真”,2014年的“门与路”,2015年关于“人品与文品”的辩证关系谈论,这些题目无不偏向于议论文体,说实话,要用散文文体写出已经举“笔”维艰,更何况是写好呢。而作文阅卷草菅人命式的陋习也让师生懂得“见风使舵”,一目十行式的视觉扫描,写议论文最佳,无旁枝逸出,观点鲜明;而散文材料零碎,表面上无关联,需要内在的情感贯穿,需要阅读者的沉浸,学生往往缺乏有效的把握能力,譬如记叙性散文常常重心不稳。客观上应试优势的缺乏,散文往往被束之高阁。

4.社会浮躁,师生缺乏素养。散文是一种安静的文体,写作散文比阅读散文更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慢”是散文的一部分核心,现实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快餐阅读的盛行,读图形式的泛滥,急功近利心态的膨胀,诸多因素影响着师生们的内心环境。师生们在减负和素质教育的伪装下,变本加厉地献身于应试成绩,哪种手段能提高成绩就转向哪里,题海战术销蚀了散文写作的素养。学生无暇读上一段优美的文字,教师亦无心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师生素养集体跳水,使得散文写作水平提升有心无力。

另外,散文文体的单调性和写作技巧的稀缺导致了师生对散文写作的直接忽视。诸如以上种种,高中阶段散文写作教学滞留于某种不自知的混沌之中。

二、散文写作升格教学的必要性

穷则思变,散文写作教学的窘境是升格散文写作教学的最大动力。散文写作是大多数学生不自觉或者自觉的选择,学生的需求量极旺,从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层面看,升格散文写作教学迫在眉睫。同时散文写作指导是师生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于细微处显奇效说的就是从常规处入手,升格散文写作教学,向不重视处要效果。升格散文写作教学使得各种文体写作教学齐备,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表达和交流的要求,完善了学生写作知识体系,利于人格健全。之所以要升格,意在进一步寻找散文教学切实有效的策略。

三、散文写作升格教学的对策

1.立意出新:不畏浮云遮望眼。“凡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此“意”也即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神”,立意高低决定了整篇散文品位的高下,作为高中生应最大限度地立好散文的意。一般来说,散文立意的传统母题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抵达了这几点,顶多算中心明确。如何去除素材的遮蔽,新瓶装旧酒呢?一则要有独特的题目,苏教版很多课文就是佐证:《今生今世的证据》,以证据言说故土残存的风物;《像山那样思考》,赋予山以人的思维,直接融合了人与自然的情感;《神的一滴》,新奇的比喻写出了瓦尔登湖的魅力;《斑纹》,一个简单的名词,串起了自然万物。二则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看你定位的切口。比如写春天,传统不外乎伤春伤别,感叹时光流逝匆匆,或描写春天美丽旖旎的风光,或春天的新人新事,这些都是传统的角度。根据春季特点我们可以立意“春如四季”,这颠覆了四季如春的常规思维。非常规的视角如二月花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散文立意自然高人一招。浮云虽密,立意是太阳,始终高悬照耀着。

2.结构求奇:柳暗花明又一村。散文写作的表象特征在于无技巧,而这种无技巧麻痹了师生对散文结构的重视。往往以为只要扣住中心,形散而神不散就可以海阔天空地拉扯,惯性的失误弱化了散文的表现力。散文结构应该是一种柔中带韧的结构,看似随意,实则不可随意变动。散文教学结构上的升格就要打破常规,从“繁”字上做文章,营造一种柳暗花明的意境。首先可以曲折抒写过程,2015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你的眼睛》一文,开头单刀直入,“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接着三节抒写看到老何遗体的感触,接下来回忆老何生前的事迹,最后回归到眼前,点题明主旨。打破平铺直叙是曲折,是结构升格。其次,可以运用各类貌似无关的材料,以文脉相穿,如《隐身术》一文,作者从现实生活中“隐身”事件、隐身有关的传说故事、隐身相关理论(隐身的层次探讨)诸方面构建文本,有些素材本身并没有“隐身”的字眼,但读者进入文本后能够强烈感受到材料的准确性。教材中周晓枫的《斑纹》是绝好的范本。散文结构从显性转入隐性,这是结构求奇的好方法,在柳暗花明之后,依然有中心这“一村”安扎在眼前。

3.语言趋雅:大珠小珠落玉盘。语言是构筑文章的材料。学生的文风如何,语言是最为直观的标尺。常规散文写作中,学生语言朝有文采方面努力着,老师也较为欣赏文采斐然的篇章,殊不知,这番好意阻碍了学生对散文写作语言能力的提升。当学生们一味地模仿优美的文字,常常会陷入安意如、白落梅等诸家文本优美而古典的语言漩涡之中,生活的真实情感被语言的引力抽空,浮浅彰显出文意的苍白。我所谓的语言趋雅,指的是语言的生命力,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美文。事实证明,美文只是掩人耳目的幌子。语言趋雅,可以从语言的诗意性入手,诗意不等同于繁茂的文采。诗意的语言要求简洁,句子中词语间留有一定的空白,用以填充阅读者的情感;而诗意中的陌生化处理加深了句子的内涵,值得咀嚼。如“孤独比任何时候要锋利”,用“锋利”来写孤独,新颖独特;“我安宁的时间一再被她的尖叫声戳出一个个空洞”,“时间”、“尖叫”、“空洞”大跨度词语的组合加强了句子效果;“蝉镇压了整整一个星期的下午”,声音可以镇压时间,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也可以从语言的哲理性入手,哲言本身是语言的一座高峰,引用或者化用哲言,事半功倍。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很多句子就值得记取,“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力求被人爱,而不是被人崇拜”,“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等等。诗性与哲理犹如大珠小珠清脆动听的声音,落入散文结构的玉盘中,奏出一曲动听的散文之乐。而诗性与哲理就是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的张力,张力是语言“雅”的最高境界。

4.素养积深:梅花香自苦寒来。写作是一项精神性的活动,散文更甚。散文写作的优劣更大意义上与学生个人的素养有关,文如其人终归是大众化的明理。提升散文写作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借鉴大量的考场满分作文,或者所谓的作文宝典,结果收效甚微。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无可非议,散文写作素养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素养积累积深,需要大量有效阅读,有效指的是阅读好散文,如《散文》杂志、现当代优秀散文和国外的名篇散文。与怎样的散文文本为伍,就决定了你写作的档次。快餐文学是对散文写作的最大戕害。素养积累积深,需要不断借鉴,这借鉴不是抄袭,因为立意都是逃不出文学母题的范畴。我们可以在范文立意的启发下,稍作表述的变动,倒溯一些材料,如此行文照样属于自己的思维成果。比如看到《乡村的秩序》一文,那么我们可以写《城市的秩序》,看到《目光》,那我们可以写《手势》,类似题材的迁移是我们散文立意的不可或缺的方法。素养积累积深,需要多练笔,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环节,只有在这种螺旋式的进程中得以提升。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正全面提升散文写作素养就是依靠时间的积累,即坚持。

散文写作教学是高中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如何照亮指导的盲区,是摆在每位高中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语文教学改革日渐进入深水区,提升教学改革不再纠结于大方向的变革,应着眼于教学细节的完善,而散文写作教学恰恰处于这个环节之上。升格散文写作,就是剔除包裹在散文外面的翳障,使其在考场上与议论文一较高下,并散发出熠熠光彩。

叶承龙,教师,现居浙江上虞。

上一篇:高职阶段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女生正确爱情观的建... 下一篇:文化樟木头缤纷“小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