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及培养模式建构

时间:2022-06-07 08:51:27

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及培养模式建构

摘要:时代环境的变化对大学教育有了更新的要求,大学语文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必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理论,阐述了树立新时代中教学理念的方法,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

Abstract: Age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updat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university language is the essential means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 theory expounded establish a new era of teaching philosophy, we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理念 培养模式

Key words: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philosophy training mode

作者简介:李颖(1976-02),女,商丘市人,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大学是我国高级专业型人才输出的基地,语文教学则是提高人才人文素质的根本途径。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在思想高度的理论性研究,培养模式是人才能力获取的方式和方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环境中,以时代特色为基础改变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是时代赋予大学语文教学的历史使命。从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发,研究大学语文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一、教学理念与时代要求相适应

语文水平历来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在各个国家都特别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语文教学会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在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同时,时代和社会对国民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纵观我国近十年来的情况,广大国民包括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语文水平与语文修养普遍存在着下滑的趋势。而语文水平与语文修养下降的问题大多出现和暴露在大学阶段,这是语文教学会受到社会如此普遍关注和重视的根本原因。

鉴于上述情况,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问题,必须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加以审视。所谓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考虑,就是应该从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角度、从语文教学在整个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考虑。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对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的。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能将作为一种无形的经济成为时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今后无论对个人,对单位,甚至对国家来说,知识和信息将成为自身在这个竞争性的社会里立足、提升、与他人抗衡所必备的首要条件。这里所谓的知识,包括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显然现代社会所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在上述诸方面的要求中,最最基础的知识与素养就是母语的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

语文教学承担着特别重要的任务,是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第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与熏陶;第二,让学生具有足够文学素养,并逐步具备综合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第三,让学生具有综合的语文技能。大学的语文教学如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那么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就会通过教学得到逐步的整体提升。

二、树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教学理念

新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要脱离低级的基础知识传授,要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上着眼,站在更为广阔的视角来思考语文教学理念的问题。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从理念出发,从思想上解放、改变传统的观念,尤其是要建立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理念。这些适应新的时代特色的语文理念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

过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较为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在技能的培养方面,投入的关注和研究较少,仅仅将能力培养放在阅读方面和写作方面。而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在语言知识的传授方面要保持足够的重视,一切能力的培养都是以知识做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列能力。传授给学生的语言知识仅仅是基础,对于能力的作用是被动的、有限的;只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综合处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应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核心,训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个性化教学与学生的天赋和兴趣相结合。

(二)树立情感教学以提高人文素养

以往的经验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会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当然这是学习中所必须的,但是我们忽略了学习态度的深入分析,忽视了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建立途径。外在的动力始终不能成为决定学生学习动力的核心因素,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在现代大学语文的教学中,积极、乐观、上进的学习态度,只会来自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而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是由对语言和文学的浓厚兴趣引发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对美的感悟和理解,是在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情景体验和正确的感情熏陶过程中产生的,是人性内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想象。所以要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的情感触点,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这是时代赋予教育部门和大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是完成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和境界的可靠途径。

(三)教学理念的多元论

在科学的教学领域里,任何一个正确的理论和方法都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更不会与时代环境和地域环境脱离,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任何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方法都只能解释一定范围内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讲求“多元论”的理念应用。作为一个学者也好,一个教师也好,他的研究水平、教学水平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广泛吸取各种理论方法的长处与优点,并根据自身研究、教学需要来加以运用。就大学语文教学来说,应该看到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活动的具体方式更是千差万别,因此不同的学生兴趣和能力阶段也不同。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能仅将某一种教学方式作为长期单一的使用,更不能要求学生对某一种思维模式的僵化被动地接受,也不能限定问题以某一种结论和认知来解答。在数理化学科的问题求解过程中,正确答案往往仅有一个,而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解决的方法也不可能仅有一种。在语言和文学上的认知和理解更是不可具有唯一性。而在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都惯性的将自己固有的认知和思想去完成教学,以规范和限定的方法固化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所以绝不能一味追求那种虚假的“一致认识”和“统一性”。所以我们强调,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革除“一言堂”的做法,要提倡“多元论”。

三、大学语文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国大学语文课程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着眼点在于向学生高效传输一定的知识、技能。学生是作为接受和理解、再现素材并适当加以应用的教育影响的客体来对待的。这个教学模式是否体现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以行为主义学习观、认知主义学习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进行对应分析,可以发现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认知主义学习观的产物。其典型特征就是:认为语言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出发,精心设计教学以期传递更多更精致的信息给学生。至于学生接受信息并转换为能力的过程,即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形成的过程则被忽视了。这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建模思想上的局限性。

与此对立的合作学习等模式是通过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主动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地选择有关的信息,运用他已有的知识架构加以诠释,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也不是单纯的“主动建构”,而是两者同时并存的。学生语言学习心理特点要求语文课程实施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特性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创造言语交际氛围,体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合作学习最主要的学理依据是社会心理学的“团体动力学”原理,基本观点是: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据此,合作学习把人际交往活动纳入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以学生之间互动为教学资源的研究方法论。而我国100多年的语文教学研究视野,一直局限在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作用”这样一种阈限内。这样的研究视野,使当下的语文教学难以实现建构学习观、阅读对话论等先进教育教学思想,难以实现语文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合作学习的研究方法,拓展我国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视野,尝试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扬.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2] 王余,伍丹,李树民.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

[3] 李艳.大学语文主题式专题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文学教育(上),2010(8).

[4] 张晶晶,孙小光.情理交融文理互通:《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2).

上一篇:中南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公平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