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4-24 04:29:40

中南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摘要:当前,我国中南部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在:一方面,由于农村养老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农村老年居民的家庭养老意愿与子女的承受能力产生了落差;另一方面,农村子女对老年居民的养老意愿正逐步弱化,所以需要探索适用于此地区的新型养老保障模式。

Abstract: At present, rural area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ethnic family pension mode is encountered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On the one hand, due to the rising cost of rural old-age, making elderly residents of rural family pension will not ability to bear by their children;On the other hand, the elderly residents of rural old-age children will gradually weaken,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new areas for this age security models.

关键词:少数民族 农村地区 养老保障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in rural areas old-age security

一、中南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的养老意愿与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尽管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共有1870个县市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约5500万,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仍处于试点阶段。为了探索中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本课题组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的7月对贵州、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得到了526农户资料。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窥见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对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与儿女一起生活意愿的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居民与儿女一起生活的意愿仍然十分强烈,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老年居民主要还是寄托于儿女赡养,他们这种靠儿女养老的意愿主要是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受民族传统习俗的影响,本课题组在贵州、云南和广西调查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苗族、壮族、回族、瑶族、侗族、藏族等,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成员间关系紧密,有着浓厚的敬老爱老传统,所以选择家庭养老形式的比较高;二是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年龄越大的和无劳动能力的老年居民选择以家庭养老的偏多,而年轻一点又有一部分劳动能力的老年居民家庭养老的意愿则较弱;三是受老年居民的文化身体素质和收入水平因素的影响。四是受当地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方面的影响。当被问及“您准备将来靠谁养老”的问题时,选项依次为:靠儿女、靠自己劳动所得、靠村集体或家族、靠养老保险制度、没想过,约有47.8%的人选择靠儿女,约38.02%的人选择靠自己劳动所得,接下来三项依次为6.47%、5.55%和2.14%。

传统上单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居民的养老意愿,从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分析得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正遭遇着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1、近年来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养老成本的不断增加使部分农户难以承受。从对受访户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日常开支中,包括吃穿等生活资料支出和对医药费的支出就占了他们生活总支出的20%,有的为30%,有的甚至更高。

2、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子女的养老意愿逐渐弱化。从表格(3)中可以看出,子女按时给老年人生活费的少之又少,这一现象不容忽视。而造成这一原因在于:第一,由于老年人对家庭经济上的贡献越来越小,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讲使其在家庭中的权威降低;第二,由于受外来思想的侵蚀,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已不再完全信赖自己的子女,从入户访谈中得知,的确有个别子女不愿尽赡养老人之责,这在具有深厚敬老养老传统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前所未有的。

3、农村子女外出打工造成了一部分家庭的老年“空巢”现象。农村子女外出打工,把老年人留在家中,有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还可以勉强维持生活,而那些丧失劳动能力和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就无法依靠家庭养老。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创新型养老保障的实现路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模式已不能够完全迎合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的养老意愿,但在目前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形势下,试图把全部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体系并不现实。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社会救济相结合”的农村新型养老模式,并逐步过渡到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目前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存在许多的问题,应本着立足眼前、着眼未来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家庭为主,社区、社会为补充的混合型养老模式,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有效路径,而建立这种模式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供养的家庭及社会实现形式;另一方面,应尽早建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创新型养老保障模式的构想如下:

由于我国目前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社会服务事业不发达,而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以“家庭内自然养老”为基本特征的养老模式在民族地区尽管遇到了挑战,但仍为大多数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所认可,子女赡养老人不仅成为一种社会道德责任,而且早已写入我国的许多法律中。因此,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少数民族地区家庭养老依然是农村普遍的老年人生活保障形式。所以,如何借助社会力量延续家庭养老的功能是今后我们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的主要任务。要实现这项任务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大力弘扬少数民族尊老文化传统,对于与父母同住且孝敬老人的子女,给予一定的表彰和优惠政策,帮其解决实际的困难;第二,鼓励农村村寨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第三,鼓励农村老人进行个人养老储蓄,而不是把他们的毕生积蓄无偿地转让给下一代。第四,进一步加大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措施力度,改善其家庭支出结构,以减轻农牧民的家庭养老负担,以稳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但是延续少数民族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居民的养老问题还是要靠建立适应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来从根本上解决。

三、实现农村养老保障社会化中的政府责任

实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社会化的任务,不可能靠个人、家庭、社区或者国家单方面的努力,而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自治政府的责任至关重要。

1、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时应适当考虑民族地区的特点及困难。因为大部分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中的贫困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状况比较突出,所以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下建立适应其地区农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任务。

2、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和对养老保险资金的监管力度。社会保险是在国家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下实现的,况且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国家还是有一定的财政实力来支持少数民族农村社会保险事业的。而且对社会保险资金进行有利的监管,以实现其保值增值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3、政府应不断提高其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之初,个人缴费比例和县乡(镇)财政负担水平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中央及省级政府应照顾到民族地区的实际困难,一是要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扶持民族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稳定持续运行;二是要努力实现民族地区包括养老保障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由“救济型”向“保险型”转化,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四、小结

通过对中南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老年居民的家庭养老意愿依旧非常强烈,但是,这种养老意愿却与其子女的承受能力产生了落差,于是,使老年居民的这种养老意愿遭受了巨大的挑战,从而给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养老带来了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探索适应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并实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社会化的政府政策、财政支持和资金的监管责任。

参考文献:

[1]杨方方.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障中的社会责任[J].中国软科学,2004,(8).

[2]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赵曼.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运行分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5]吴书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徐滇庆.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影响少年女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因素的研究 下一篇:大学语文教学理念及培养模式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