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实践思考

时间:2022-06-07 07:56:50

低年级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实践思考

摘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转变观念,合理设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在组织数学活动中应注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学生的认知困难,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需求;认知困难;积累;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8-0064-03

笔者在百度上查了“经验”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1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2个人亲身经历。那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指在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观察和思考,形成和积累知识的过程。反思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迫于考试的压力和一节课时间的限制,我们常常会忽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经验比较单一,获取的数学活动经验远远不够。 杜威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合理设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在数学活动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数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因此,教师组织的每一项数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这项活动是不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是否会喜欢这样的活动,这项活动对于学生有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时候进行这样的活动等。

教学“11~20数的组成”,学习11的组成,先让学生摆出11根小棒,用电脑再演示摆小棒,并演示如何在计数器上拨出11,学生试着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1,并说一说11的组成。接着教学16、19的组成,我也是用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但每次当我让学生坐正,进行下面的教学时,寂静的教室里总会听到偷偷拨珠的声音。为了节省时间,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我只是提醒学生注意听讲,仍按部就班地进行下面的教学。

课后,我们教研组研讨这节课时,老师们向我提出了建议:可否在教学了11的组成后,放手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个自己喜欢的20以内的数,并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拨的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在全班交流。听了老师们的建议,我茅塞顿开: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看看学生在学习中真正需要什么。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虽然也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些数学活动,但这些活动不是学生自愿的,是一种被动的活动。或者说,这样的活动并不能满足学生真正的需求,不具有创造性,学生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而失去了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虽然经历了数学活动,但这样的经历,不够深刻,学生只是模仿了“经历”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没有真正的经历,自然无从积累有价值的活动经验。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换班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果然,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大提高,因为都是自己喜欢的数,交流的时候也很积极,教学效果好多了。我本来担心过多的放手会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适度的放手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的操作活动是按照学生的意愿组织的,学生经历这样的活动,才能真正获得有价值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以生为本。

二、在数学活动中解决学生的认知困难

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年龄及已有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一些数学活动时要仔细研读教材,并结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学习的难点处组织一些数学活动,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听了其他老师的教后感想,他们都感觉到在教学20的组成时,许多学生都会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10颗珠,在十位拨一颗珠。我们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前一节课,我们在认识11~20各数时,学生对于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不太清晰。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掌握概念,是经由直觉的感知特征到直观的具体形象特征,再发展到抽象的本质特征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在表层现象到内在深层意义的递进发展过程。1因此,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大量的实物作支撑。为了给学生学习“11~20数的组成”做好铺垫,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时下足了功夫。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我们班学生只要得到10颗星就可以换一个笑脸,如果得11颗星,可以用一个笑脸和一颗星表示,以此类推。另外,还举了一些其他的例子,如:10个羽毛球放在一个盒子里,10块橡皮放一盒,10瓶矿泉水捆在一起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同类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计数单位的形成,我还介绍了古时候的人们为了计数的方便,会用一个大石子代替十个小石子。在大量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拿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学生明白了:10个一就是1个十。

有了上面的铺垫,教学20的组成时就水到渠成了。我问:“19再添一颗珠是多少?20在计数器上怎么拨?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发现了:19根小棒再添1根,就又满了10根,而10个一就是1个十,所以计数器的个位上满了十,可以用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因此,20就是在十位上拨两颗珠。课堂上,没有学生将20拨成十位上一颗珠,个位上十颗珠了。

由上可见,进行数学活动的设计时,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本课内容与前一课和后面的学习有什么样的联系。整体地去思考学生的学习内容,这样学习才能利用过去的正确的活动经验解决新的问题。

三、在数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数学活动应该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和探索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动、自制力差,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教师更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组织多样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如,新课教学后,有些学生开始坐不住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教学顺利进行下去,我没有让学生按书上的顺序一题一题枯燥地做练习,而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如拨一拨、画一画、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在练习比较数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再在小组内比较这几个数的大小,这样参与面广,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在书上的圆圈里写大于号、小于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于这样的数学活动记忆也会比较深刻,也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从平时的观察中可以发现,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脑中储存了丰富的表象,有着丰富的生活、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多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多思考,这样在数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

四、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要将自己的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多想一想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取进一步学习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认知水平,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具有局限性。教师要利用一些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反思自己获得的经验,并与同伴交流,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经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在本课总结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学习新知的?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是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知道了数的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我认识了个位和十位,知道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有的学生说:“我不懂的地方,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也弄懂了。”……我说:“孩子们,小棒和计数器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我们认识了它们,也要会正确地运用它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需要它们的帮助。除了这两位朋友,你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的好朋友,就是老师和同学,我们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孩子们,对于本课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由于本课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计数器,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所以有学生问计数器上是不是最大就到万位。我告诉学生:“往计数器左边数去,还有许多的数位,我们以后会学到。”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这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通过这样的反思、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学生的经验得到提升,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该放手时就放手,耐心地等待,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才能在数学活动中畅游,不断积累丰富的、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26.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2.

上一篇:“灵动”源于“智慧” 下一篇:浅谈如何营造乐学乐教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