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07 02:28:1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升高、心电图改变,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猝死。因此,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以保护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现总结8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护理效果和预后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50例,女36例;年龄40~86岁。经紧急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精心护理,除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外,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临床表现:86例患者中,发病症状与心肌梗死面积大小、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及年龄密切相关。病人多表现为心前区疼痛,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烧灼样痛,胸闷、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恐惧和濒死感,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不等,其中服硝酸甘油2例轻微缓解,84例服用硝酸甘油无效。

护理措施及体会

立即吸氧,绝对卧床休息:吸氧流量为2~4L/分,持续2~3天后改为间断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减轻心绞痛,避免梗死范围扩大,提高血氧饱和度,鼻导管给氧24小时更换1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如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合并休克、心力衰竭等,应绝对卧床24~27小时,减少探视,以保证患者安静休息。

止痛和输液: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给予硝酸甘油或心痛定,烦躁不安者肌肉注射地西泮。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按医嘱用药,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及药物不同而制定,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并及时观察患者疼痛及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注意有无呼吸抑制。

监护:急性期给予监护。应用监护仪进行连续的心电、血压、心率监测,及时检查出可能作为室性心动过速先兆的任何室性早搏,以及房颤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无监护仪时,应定期观察心电图,发现异常及时予以纠正,防止猝死发生。

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避免只忙于抢救而忽略病人的感受,允许病人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接受病人的行为反应,如、易激动等,同时向病人介绍监护室的环境和监护仪的作用,使其减少紧张、焦虑和恐惧不安,否则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应以一种紧张但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不要表现出慌张与忙乱,以免病人产生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应向患者讲解一些疾病常识,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配合家属一起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早日康复。

饮食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待病情稳定后或恢复期可给予流质或软食,进食不宜过饱,最好是七分饱,食物以易消化、低脂肪而产气少为宜,保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限制钠盐的摄入。发病2~3天,饮食应以豆浆、藕粉、稀粥、菜汁等流食为主,少吃多餐,同时病人应禁忌烟洒。

大小便的护理:由于卧床、环境及排便方式的改变,患者常易引起便秘,若排便用力则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缺氧,应指导病人形成床上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不当发生危险。2~3天无排便者,可用开塞露。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韭菜、大白菜,随时提醒患者忌用力排便或者便前给予硝酸甘油或消心痛。

制定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病人的自觉症状、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24小时一目了然,各个交接班护士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患者猝死的发生。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46例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老年痴呆病人14例家庭置胃管鼻饲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