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现状与方法分析

时间:2022-06-07 01:45:41

汉字教学现状与方法分析

一、汉字教学的现状

对少数民族而言,学习汉字并不是轻松的。在他们看来,汉字是一幅幅“图画”,是一些结构复杂的符号的堆砌,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因此,他们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认读和写书,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实践去死记硬背。汉字变成了学习汉语中的“拦路虎”。而这一种现象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在中专学校和高校的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教师们认为民族学生经过了十年的汉语学习,认字和书写不存在大问题,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上,关注的是词语和语法教学,仅把汉字作为一个词汇单位教给学生。在初始阶段,只是简单地介绍汉字的笔画、笔顺及汉字的构造,而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之后,就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即在词语、句子的教学过程,遇到了生字,就告诉学生读音并对个别字的书写进行强调和提示。这样的方法没有揭示出字在组合成词时它的作用及意义,没有发挥出汉字音、形、义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汉字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没有真正地理解,也无法展开联想。这影响到了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发展。

二、加强汉字教学的意义

汉字是积累汉语的书写符号,学了汉字才有助于学习其他汉语知识,才能学好汉语书面语,提高口语能力和整个汉语水平。根据有关统计,从汉字的覆盖率看,掌握1000各常用字,覆盖率能达到90%,掌握2400个常用词,覆盖率达99%。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汉语教学的质量。因此,我认为,应改革现行的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加强汉字的教学,提高汉字学习的效率。

汉字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地认识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是音、形、义三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形体上的不同是汉字与汉字之间的主要区别。如“gong”这一读音就有“工、功、攻、供、恭、宫”等汉字,视觉识别时,仅根据字形便可确认某一汉字。我们应该运用汉字本身特有的规律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他们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让学生掌握运用汉字进行书面交际的技能。

三、现阶段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字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模式:一是先语后文、二是语文并进、三是文语双轨。我们现阶段最常用的是第二种“语文并进”,或者叫“随文识字”,即口语教学和汉字教学同步进行,汉字教学是配合口语教学的。在教课文,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教汉字。这样做听、说、读、写相结合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每天记几个汉字可以分散学习汉字的负担。但是忽视了汉字本身的系统性和相对独立性,汉字的出现只能服从课文的需要,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目前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学单位都没有开设专门的汉字课程,几乎不会对汉字集中教学,汉字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工作中相对滞后,可以说是处于一种从属地位。汉语教学界编写的汉语教材,在初级阶段基本上没有充分发挥汉字自身规律的作用,而是随着所学词语的次序被动地出现汉字,以致难易颠倒,难以体现汉字在书写方面的方便之处。

在《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似乎编者有意将汉字集中起来,如第一课认写基本汉字包括(以下简称“基本”):一、八、 力、门、也、马、女、五、木、火、认写课文中出现的汉字包括(以下简称“出现”):林;第二课基本:丁、到、又、大、口、土、六、不、尼、可,出现:吗、呢、妈、哥;第三课基本:人、十、匕、中、日、贝、玉、矢、生、者,出现:她、他、们、你、那、哪、娜、都、老、师、国、医、是;第四课基本:七、小、心、水、月、手、田、白、只、言,出现:认、识、汉、语、您、朋、友、贵、姓、叫、的;第五课基本:二、儿、子、井、文、见、且、四、我、青、出现:在、坐、请、问、这、进、再、学、好、姐、用。书中出现的每个基本汉字几乎都配有相应的图片,并且给出了合体字部件组合方式,学生可以形象的认识汉字的形体。但是在使用该教材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它仍然摆脱不了汉字的出现顺序为课文服务的规律。

四、汉字教学的有效方法

1.利用甲骨文的办法

初学汉字的学生,面临的最大心理障碍,是怎样转变书写本国拼音文字的习惯,接受汉字书写的思维模式。因此,对学生做一点必要的甲骨文知识的诠释,不仅引人入胜,激发其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的起点,而不局限于灌输书写的笔画概念。实际上,汉语的初级课本,必然牵扯很多甲骨文已出现的字,最简单的日常对话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些汉字,不妨从甲骨文的角度去诱导进入。譬如,人、大、天、夫、女、好、姓这几个字,看似属同一类,却可以归纳起来,从摹画人体的甲骨文角度去解释。从站立的成人,讲到人的头顶上方是天空,头发上插簪子就是夫,跪地垂头者是女子;再讲到有孩子的女人就好,进而讲到中国姓氏,女称姓、男称氏等等。这样,就从讲解文字顺势讲到中国文化。

甲骨文字体,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他们从感情上逐渐认同这样一种复杂而难学的文字形态,也能让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我认为,甲骨文对于汉语汉字教学的作用应引起关注。当然,有一个度的把握的问题,因此甲骨文是非常古老的文字,即使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字,也不宜涉入过深,涉及它的目的是一种手段,为诱导民族学生更好地建立汉字意识,而非掌握中国古文字。所以说,甲骨文的利用,仅仅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办法,不可本末倒置。

2.已知象形字和偏旁组合的办法

汉字的独体象形字,在初期教学中必定要求记住,而当基本的偏旁部首掌握之后,自然要深入到合体字问题。汉字合体字主要是形声、会意两种,近80%是形声字,即形符部分和声符部分相结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组合字这一特性,作为汉字教学的一种重要办法。

3.以独体字为主,适量学习一些常用部件

独体字的教学首先应认真教学笔画,掌握笔画间相交、相接、相离三种关系。如“十”是由一横一竖相交而成的;“人”是由一撇一捺相接而成的;“八”是由一撇一捺相离而成的。其次,要掌握书写的规则,即笔顺规则。如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人”,从上到下“三”,从左到右“儿”,从外到内“同”,先进门后关门“回”,先中间后两边“水”,先上车后走车“远”等等。掌握了汉字的笔画及笔顺的规则,在书写时就可以排除母语文字符号的干扰,就可以避免民族学生写横时从右向左或写成撇,把“竹”字头写成“KK”等现象的出现。 这一段的教学还应该结合少量合体字学习一些常用部件。因为独体字除单独成字外,大部分可作偏旁、作合体字的部件,偏旁大都有表音或表意的功能。而且汉字的结构虽然复杂,但字形的层次很清楚,即笔画一部件一整字,有了部件的概念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上一篇: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探究 下一篇:试论油田企业如何加强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