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的防范管理及应对

时间:2022-06-07 01:17:57

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的防范管理及应对

【摘要】 文章对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的理论及原因加以讲解,并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护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强识别高风险项目,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认真学习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健康宣教与患者家属紧密相联。分享式护理管理与家属共同参与。从而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及护理缺陷。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及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 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应对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9-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科护理管理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全封闭式的管理,逐步向半开放式和全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转变,这就给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的护理防范增加了难度。由于患者家属对精神科意外事件了解不深刻,精神科患者大多来自于基层乡镇,精神科疾病知识贫乏。因此给护理增加了新课题。对此,2006年我院针对开放式精神病房意外事件的防范管理及应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了意外事件的防范管理及应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护患纠纷和患者家属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了医院整体和谐发展。

1 意外事件的基本理论及原因

意外事件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难以防范的危害个人安全的行为。如:外跑、冲动伤人、自杀、自残、骨折、噎食、吞食异物等[1];病人常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发生自伤或自杀。自知力恢复差时,认为自己没病而发生外逃;因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易造成嗜睡、乏力或性低血压,引起病人行走不稳,摔倒或造成骨折;还有的药物易造成病人喉肌功能失调,易造成病人吞咽困难而出现噎食的危险。因病人伴有其他的躯体疾患,部分病人不能主动诉说自己的不适而耽误病情,或者医生未及时行生化及影像学的检查,导致躯体合并症未及时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肺部感染等,甚至会造成病人的意外猝死。

2 意外事件防范管理的风险评估

2.1 识别医疗风险项目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在规范医疗行为的同时,也为规避医疗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科工作中存在着意外事件护理行为。曾遇到1例恢复期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猝死,而引发医疗纠纷。针对这一事例,将开放管理精神病房护理行为有关的医疗风险项目,通过识别、评价、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将每次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家属。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达到配合的目的。满足患者及家属知情者的需求。避免医患纠纷和投诉发生率。

2.2 护士的法律意识观念及操作流程环节淡薄 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医院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认识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约束自身的行为。尤其是低年资的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各项规章制度不严谨。遵守操作流程环节,主要是核心制度的落实,强化护理查对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繁忙而忽略查对制度。并根据病人的安全目标,如病人外走、兴奋、消极、跌倒管理制定制度,护理流程和应急预案。从精神科病房的工作特点作为切口,对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2]。

2.3 护患之间沟通困难 由于精神科患者是一群特殊群体,沟通较困难。护士不仅面对患者愤怒、失去理智、冲动伤人、出走等意外事件,还要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语言或身体的攻击。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3]。护士通过自己美好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去影响患者。尊重病人及隐私。以其稳定不良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减少自伤,自杀及外跑的危险动作。鼓励患者多参加文娱活动,逐步培养兴趣爱好,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同时,正确处理护患关系,无论受到何种伤害,都要心胸宽阔。情绪稳定,不但提高自身的应激能力。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与家属紧密配合,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使其更好地接受治疗,以提高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3 实施意外事件防范管理的具体应对措施

3.1 认识和识别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的预测 充分认识和识别是意外事件的第一步。首先分析:识别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护士长在进行防范事件时应发扬团队精神,努力学习,提高团队对防范和潜在防范的预测。评估能力,及早做好应对措施。护士长要组织护士学习,认识到参与意外事件防范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加强辨别意外事件发生的能力。要善于从患者言语,情绪及行为中预测可能要发生的问题,有目的进行防范。严密观察精神症状的内容和表现,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易激惹患者容易冲动,护理上应高度警惕,注意观察患者攻击行为的先兆症状,减少正面冲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时请示医生通过药物缓解激惹性,以预防下一步的攻击行为。掌握控制攻击行为的技巧,加强心理护理的情绪。护士的素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士的预见能力可减少意外的发生,护士的观察能力是护士素质的重要体现[4]。

3.2 报告机制是做好防范护理意外事件的基础 鼓励护士汇报护理安全事件的情况,检查工作程序和各方面潜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工作流程。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随着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样性,护理人员虽然采取了多种方法来保障护理安全,但有时不能完全免除护理安全事件的问题,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细化并规范护理过程管理,通过分析护理的每个细节和过程,发现以前没有出现问题的某些环节和过程,仍存在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管理的薄弱点。明确护士发现风险事实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并调查、记录、汇报。如制定发现患者突然摔倒或有自杀倾向时的处理报告程序,制定患者安全管理规定,预防烫伤、坠床、摔伤等意外伤害。

3.3 健康教育深化与家属的访谈,架起和家属信息交流的实体链接 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进一步收集患者的资料,可从家属中获取患者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信息。更精确地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实施个性安全护理提供依据。对家属中出现不正确与患者沟通的行为给予及时指导。对家属中存在的对患者实施不正确的行为的家庭给予及时指导。定期组织家庭学习关于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康复技能训练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安全护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和家属在情感上,知识上的长期互动,得到家属配合和信赖,保障了家属对患者的意外事件进化监控。

3.4 营造分享式护理管理文化氛围 这是一种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意外事件的护理管理决策。通过信息互动,护士床旁工作时间明显增多,善于观察患者细微的病情和心理变化。并且由于和患者及家属接触时间长。获得的信息反馈多,交流时有助于护理的重点。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整体护理效果。同时家属通过参与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对患者疾病及健康有了基本认识,出院后也能更好地照顾患者。保证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也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4 小 结

4.1 护理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减少了护理纠纷及缺陷 我们通过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服务,另外通过落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了护士预见能力并及时评估风险因素,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使护士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去评估和照料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有效减少了护理纠纷及缺陷,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可见护理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石,护理风险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

4.2 护理意外事件防范管理预防了安全意外的发生 健康宣教可以排除纠正错误的保健观念和治疗态度。指导和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5]。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在疾病,财产、人身安全等方面强化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避免引起各种护患纠纷和投诉。

4.3 护理意外事件管理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护理工作流程设置完全以病人和工作质量要求为出发点。分享式护理管理与家属共同参与,护患之间融洽相处,提供满意服务,并升化为成功服务,让病人和家属满意为宗旨。

参考文献

[1] 沈鱼.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10,6:1.

[2] 蔡字联.护理实物风险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03.5.

[3] 张跃兰,形改书,李淑芬.精神科疾病护理.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79.

[4] 刘秋秋,李思,彭罗方.提高护理大专生临床观察能力实践与体会.护理管理杂志,2006,6(2):31-32.

[5] 王静,陈雯,赵爱萍,等.国内外对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7,7(6):28-29.

上一篇:变式练习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浅谈中风针灸方法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