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散烫熨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13 07:25:29

通经散烫熨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中壮医治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应用研究。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内科收治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一组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一组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我院研制的通经散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相同的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85%。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两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颈性眩晕;药物治疗;通经散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9-01

颈性眩晕是由于患者的颈背部位软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病变,导致颈椎部位关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稳而引起的颈椎基底动脉对大脑的供血不足,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头部眩晕的症状。患者在发病期间经常会伴随着头疼、耳鸣、视力疲劳和身体性猝倒等临床症状。医学上经常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案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临床上一直在对于颈性眩晕治疗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我院研制的通经散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内科收治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4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的为67岁,平均年龄为45.4岁。患者病情最短的为3周,最长的为3年,平均病程为3.8个月。所有患者均满足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即所有的患者都具有眩晕的临床症状;对患者颈椎进行DR、颈部MRI检查,检查结果均显示患者的脊椎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对患者的颈脑血管检查显示患者的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患者进行颈动脉扭曲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患者时常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这证明患者的椎动脉供血为阳性;患者都伴有交感症状,外源性眼花或者是耳源性眩晕[2]。对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案,一组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我院研制的通经散进行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案,即使用生脉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粉针剂l0mg-20mg加人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次数均为每日1次,治疗一个疗程10天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

1.2.2 观察组 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通经散进行治疗,其中通经散的具体药方为:艾叶100克,桂枝50克,鸡血藤30克,泽兰100克,宽筋藤30克,大黄30克,青木香20克,水煎取汁用。外治步骤:先用中药循经络血脉流注方向进行擦洗,接着用手掌依次循经拍打至皮肤发红为止。然后用毛巾浸药液趁热敷于患肢上,每次30分钟,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配合针刺。针刺所取的主穴为凤池、完骨、颈夹脊穴,其中肢体的配穴有三阴交和太溪。具体的操作,让患者取坐位、仰位或者是卧位,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选用不锈钢针,针的直径为0.25毫米,长度为40毫米。均取双侧穴位,风池穴针向对侧鼻翼(平刺),天柱在斜方肌与颅骨附着点的外缘直刺,完骨直刺,颈夹脊穴紧贴棘突两侧、斜方肌内缘进针1寸左右,三阴交、太溪均直刺。对于所有的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针在穴位中保留30分钟。

1.3 治疗效果评定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规定,对于颈性眩晕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划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其中治愈是指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是患者在劳累或者天气出现变化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颈部轻微的不适;有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患者仍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头疼以及颈部不适等临床症状;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加重[3]。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10天之后,临床治疗效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如果P

2 结 果

经过1个疗程10天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具体的治疗情况为:观察组患者治愈的有30例治疗有效率为75%,显效的有6例显效率为15%,有效的为3例有效率为7.5%,无效的为1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患者治愈的有17例治愈率为42.5%,显效的有12例显效率为30%,有效的为5例有效率为12.5%,无效的为6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5%。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以及各种情况所占的比例。

3 讨 论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背部病变引发的颈椎退行性改变,这种改变对颈部脑血管神经产生压迫,造成脑部出现轻微的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水肿或者大脑暂时性缺血等。“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根据壮医气血理论,气和血保持均衡时维系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气和血失去均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壮医认为,龙路、火路以通为用,道路通畅,调节有度,气血均衡,则表现为健康,道路阻塞,或调节失度,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4]。对于其采用烫熨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治疗的效果,烫熨治疗即借助热力配合药力,烫熨人体一定部位,以疏通龙路、火路(类似西医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内部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对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或虚寒性疾病有较好疗效。

在传统的药物治疗的方法上,结合壮医理论对颈椎病展开治疗能够有效的从根本上改善颈椎病的症状。我院根据壮医理论从颈椎病的根源出发,对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展开研究,获得了通经散这一药物,其在临床上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5]。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到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我院研制的通经散能够使颈椎病的有效率提高到97.7%,这明显高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比例85%,这说明这种治疗方案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屈勇.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J].中国针灸,2002,22(2):112.

[2] 朱剑津,王升旭,黄琴.洪顾麒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近况[J].江西中医药,2009(12):896.

[3] 巫华俊.针刺加药物治疗颈性眩晕3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4):376.

[4] 赵光华.手法整复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20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0,8(30):323.

[5] 兰怡,肖引,张炜.针刺配合蠲痹汤治疗颈性眩晕40例[J].陕西中医,2010,4(3):134-135.

上一篇:手术室安全核查表实施体会 下一篇:语文教学的“虚”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