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中的情感激励

时间:2022-06-06 10:14:23

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中的情感激励

摘 要: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情感激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办学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其民营性质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它在对教师的管理实践中会有不同于公办学校的特殊经验。基于此特点,本文对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中的情感激励功能、情感激励途径作了阐述,并对如何实践情感激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民办学校;教师管理;情感激励

一、激励、情感激励的概念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①根据这一定义,情感激励(在学校范围),实际上就是管理者对教师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注意给教师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实现政治成长和业务成长的需要,并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工作以外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排忧解难使他们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需要,得到愉快的感情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

二、情感激励的功能

民办学校是新生事物,国家对民办学校是相当重视的,不断出台一些扶持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但由于教育体制、人事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民办学校某些办学者自身素质和办学目的的限制,生源质量的不尽人意,教师办公设施的相对落后等因素,使一部分教师感到无所凭依和无所适从。而在公办学校教师从事着团体特征非常明显的教育工作,按时晋级加薪的稳定的人事管理体制已培植了教师相当强烈的归属感。但在民办学校中,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还不是很强,他们需要的是尊重、信任、关怀、体贴、理解和宽容,而有经验的管理者也恰恰能满足教师的愿望。管理者应作教师的“贴心人”,学校应成为教师情感的依托之处,归属之所,创设温馨的环境,把集体的温暖送到每个教师及家属的心中,使教师感到领导对自己是看重的,是关心的。这样做会引起教职工的情感共鸣。

三、情感激励的途径

(一)重视“需要”激励

需要,就是人和社会存在所依赖的客观条件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反映。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受到某种引发和引导而产生的。因此人的活动实际上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激励”包括“自我激励”和“外因激励”两个方面。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要。因此,这种需要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比如当学校需要教师实现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目的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到教师的需要,把“外因激励”变为“自我激励”,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学校领导只有切实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满足他们的各种合理需要,才能使他们忠心发展教育,发挥聪明才智。而且也只有当人的某种需要满足时,人们才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因此,学校领导应尽可能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求以达到其愉快情感产生的目的,从而促进其对学校归属感的形成。

1.实现社会需要:爱、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要。人们希望和同事们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即社交欲),渴望有所归属,成为群体的一员(即归属感)。管理者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全团体活动制度和文体活动制度、教育训练制度以使教职工有种归属感和团体意识。有些民办学校每学期都会下发“教师文体活动状况调查问卷表”,全体教职工可根据表中所列自己喜欢的文体项目而报名参加相应的文体团体,然后再参加由团体组织的各种文体比赛,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有利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2.实现尊重需要: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等。尊重需要的满足,人就表现为自尊、自信和充满活力,积极性就会高涨。掌握了人心理活动的这一特点,学校管理者就必须学会尊重教师,既尊重其人格,又尊重其兴趣爱好,更尊重其劳动成果。在民办学校成绩是全体教师努力的结果,如果管理者不重视教师感受,不尊重教师,就会大大打击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这时,懒惰和不负责任等情况将随之发生。尊重是加速教师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学校教师之间的和谐,有助于学校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3.自我实现需要: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这是一个人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工作积极性,民办学校管理者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教师一种自我实现感。管理者要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一点在行政管理人员身上可以表现得更加突出:尽量根据行政人员的特长,把他(她)们放在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

(二)提倡“参与”管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教师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教师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形成对学校归属感的有效方法。因此,通过积极为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参与的机会,让教师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激励教师,又能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沟通――情感激励的主要途径

一般来说,公办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经济地位平等,学校体制决定着他们之间的人格也趋向平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沟通就较为容易。民办学校则不同,从事的事业是公益的,经济基础是“民”有的,教师与董事长、校长签协约,然后就凭一纸协约与“民”有者建立了“雇佣关系”,如何消除基于不同经济地位带来的隔阂,情感的沟通就非常必要了,尤其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双向沟通体现人本思想的回归。学校与教师在诸方面存在认同感的差异,只有善于运用沟通的力量,及时调整双方利益,才能够使双方更好地发展,互为推动。

(四)竞争机制中展现人性关怀

民办学校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师管理工作中,提倡教师公正、公平、公开竞争,提倡在竞争中共同前进。民办学校教师的民主意识一般较高,强烈追求自我,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学校应采取能者上、庸者下,以人为本、用人唯才的用人机制。通过引进岗位竞争机制,给教师以工作压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师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树立更远大的进取目标,从而激发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注意“目标”导向

民办学校教师的个人发展是和学校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校领导在制订学校整体工作及各方面工作的远期与近期目标时,都应鼓励教师克服困难,一往无前,获得成功。同时学校领导在制定目标时也应充分考虑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把学校的发展内化为教职工认同的理想,从而使教师在实现目标、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和愉又促使他(她)奋发向上,实现更新的目标,实现自己和学校的一起成长,进而实现自己对学校的归属感。

注释:

①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

②钟乐平.浅议民办学校稳定优秀教师的对策.中国教育先锋网,2004.

③王永明.教师管理的艺术.中国教育先锋网,2005.

④水.管理心理学.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上一篇:高校班主任助理刍议 下一篇:中美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