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教学方法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时间:2022-06-06 10:05:37

工学结合教学方法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摘 要:工学结合,就是双方以约定协议的合作方式将学校与企业两方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培训学生的岗位技能为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的职业就业能力为教学导向,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就工学结合方法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等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方法;自觉性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 A

一、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

一般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动手参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工作任务、项目目标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作用,使之培养出的人才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合相同岗位群不同的企业单位的需要。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在其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随后,教育部也在颁布的有关文件中再一次指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因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流方向。

二、将工学结合的观点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始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来说尤为重要。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选择。只有始终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才能达到人才培养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要求。首先要分析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以及能力范围,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制定科学的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而想要达到此种效果,就需要了解企业行业和高职教育中的规律、关怀学生的成长状态,设置相关的课程,同时也不能轻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夯实,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入,不断为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做积极有益的尝试。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从多方面考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改革考核方法,把能力考核作为重点,在考察中将重点放在工学结合上。还不能忘了对学生进行模拟仿真的训练,保证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有足够的时间,有实习经历,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坚持基于工学结合进行实践教学。准确定位学院与企业的关系,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自身价值才能得以最大化实现,同时对于企业的兴旺和发展也具有促进意义。作为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化、产业化盛行的今天,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而高职教育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依据工学结合理论着手改革创新,为本校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更为广阔的平台,想达到这个效果,就必须和企业建立起友好密切合作的关系,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就能获得更多实践的机会。真正做到不让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具有实践意义。

三、实行中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及取得成果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工程项目工作经验的传授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工作经验、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具有成本低、防止学生工地实习出现安全事故、活跃课堂气氛等优势。该校房地产工程造价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0人,其他校内兼职教师3人。教师队伍中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验人数已经达到100%,专职教师具有相应职业资格人数达到100%。通过对学生的走访,我们发现该专业学生对专业教师的满意度与教师企业工作时间成正比。

2.教学内容项目化改革

进行教学项目化改革的大环境下,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了项目化改革。该改革的进行首先由系聘请外校具有改革成功实践经验的教授进行指导,然后根据各门课程的特殊性制定了项目化改革后的《课程标准》。改革后的《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转变为任务并分为若干个小任务,任务的多少由课时量和教师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任务。该任务往往是模拟职场中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当任务完成时会得到奖励。该专业学生任务则常常是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在“学生即员工,上课即上班”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融入职场情境变学习的被动为主动,为完成任务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热情、效率提高。

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

任何一件事要想使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我认为兴趣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兴趣再怎么好的条件也是白搭,应该把培养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以我讲授的课程为例,在第一节课,应该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本专业中的地位、课程的教学目标,要知道哪些是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理解的和了解的内容,对与就业相关的技能做一个很好的说明。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准备第一节课的内容,争取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它的最好表现就是说课,而且实践证明,效果较为理想。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一旦学习兴趣被激发,它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向着积极地方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但是如果方向错误,则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也是我们不期望的一种结果,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兴趣也是探索知识奥秘的前提条件,它是推动学习进取的原动力。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把校园建成处处有读书声的环境。教室仍是主要的学习场所,除了教室,图书馆里也应该充满浓郁的学习氛围。我们是不是可以效仿一下国外的校园环境,不论身处何处都可以停下脚步,拿起心爱的书认真阅读,把校园建成处处有图书,处处有氛围的开放式阅读环境,让同学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而且能够在校园里领略知识的内涵。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资源及时配套,设施及时到位,同时扩充书籍资源库。建立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方便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探寻其中的奥秘。可以增设类似英语角的场所,把校园环境建设好。

3.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布置课程任务,让同学们带着任务去探索去求知,在完成给定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掌握,它不仅要用到已学过的知识,还需要学习新知识,将它们深加工,从而找到解决任务的方法,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工学结合的要求

虽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世界职业教育史中已发展了近百年,但我国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却不到十年,属于起步晚、发展慢的状况。因此,在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方面仍属于摸索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仍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中。在边做边改革的过程中,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必须走在前列,要随新的模式实施而进行及时地调整,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所以,建立健全适应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有效地实施教学管理,才能保证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就业能力。

5.合理的运用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上的不足,当然也并非可以完全取而代之传统教学。我们应将它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元化的交互方式。多媒体教学也能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提供大容量信息,美化教学内容。但同时也让学生少了一份推理、猜想、思考的步骤和空间。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它是一门逻辑推理较强的的学科,如果一味的使用课件,摒弃传统板书教学,则会使学生陷入生搬硬套的局面,无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体会不到数学的奥妙。板书教授却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明白每个知识点的产生和数学的解题思路,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在产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更快的理解并掌握所讲授的知识。所以能有机的将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既可以形象的表达数学,也不失去思考和推理的空间。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

6.与学生交流互动

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提高,要坚持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有不断的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被吸引,学习兴趣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早上课可能产生的疲劳现象、开小差、思想走神等情况才能被有效的制止,在相互促进中学习能更好的进行,对所学的知识也能更好的探索、思考、掌握和运用。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为社会提供技术类人才的摇篮。教师应该深知肩上的责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学生才会完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让学生在做题中摸索、总结一些方法和技巧,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让学生体会到那种苦尽甘来的甜蜜,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实乃一举数得之事。

参考文献:

[1]薛灵辉.工学结合下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2.

[2]李笑平,胡婷.工学结合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2,07:1209-1211.

[3]张旭玲.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0.

上一篇:探析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素质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