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考查命题研究

时间:2022-06-06 09:07:28

名著阅读考查命题研究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自2004年开始,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大都设置了“名著阅读”检测题 ,那么中考名著阅读考查什么内容呢?现就2006-2009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题进行分析。先请看下面四道中考“名著阅读”题:

(一)2006年广东省:请根据作品补充故事情节。(3分)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

(二)2007年广东省: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2.A段写样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三)2008广东省:

(A)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B)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 ……

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2.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A段在的诗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3.B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四)2009年广东省:

“不知怎的,外祖父忽然来了,像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似的。他坐在床上,用冰冷的手抚摸我的头,说道:

…… ……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亲切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外祖父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残酷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节选自高尔基《童年》,刘辽逸译)

1.外祖父毒打了“我”一顿,现在却来看望“我”,并和“我”说了这么多话,他的目的是什么? 2.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

从上面四道中考“名著阅读题”我发现,命题者逐年加大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力度,不仅增加了考题量,还注重了题型的变换,如2006年对名著的考查,只考了填空题,这部作品即使学生没有读过,也已是耳熟能详了。因为这部文学名著早已通过影视得已广泛传播,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这道题。07―08年,虽然考了语段阅读,但第一题则简单考查了有关作品的名称及作者,这道题对于学生来说,即使完成不了解作品的内容也能完成。09年则完全不是简单考查作品的名称及作者,而是考查了人物评价、故事情节简述、艺术特色欣赏,这就真正考查了学生有没有读过作品,对作品人物、情节、特点有没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设计不仅导向性好,而且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作品,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

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不读名著,不考名著阅读题呢?通过调查,我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由于很多经典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上篇幅又较长,阅读难,很多学生读起来费劲;(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外没有时间进行阅读;(三)部分家长、老师急功近利,不少家长、老师认为课本要好好读,课外书是闲书;(四)当代中学生赶潮流,他们喜欢网络游戏,喜欢时尚读物,从而放松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依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首先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要求学生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学生阅读名著时,可先略读一遍,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再精读一遍,并且关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说深层的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特色。最后要求学生有效地动笔阅读,学生在阅读名著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有困惑的地方打上问号,读到精彩的词语、句子可以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同时可以不拘一格地写感受、心得或读书笔记。

(二)在活动交流中加强名著阅读的效果。

名著阅读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所以教师应多组织一些活动来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如开展故事会,读书报告后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编写文艺墙报等活动来加强阅读效果。为了推动名著阅读,从去年开始,我校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来阅读经典名著,已创设阅读名著的浓厚氛围。每周的这一节活动课,我都充分利用,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或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然后就某一话题进行辩论,或让他们表演名著中的情节,或让他们说说感受或心得。

(三) 编写配套练习来巩固阅读成果。

每当学生看完一部名著,我都会模仿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精心的编写一套相应练习,同时在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中适当融入唐诗宋词,中华经典名著的内容。

上一篇:巧用比喻添文采 下一篇:浅议语文教学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