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综合征可以预防吗

时间:2022-06-06 06:14:04

糖尿病综合征可以预防吗

在历史上,糖尿病曾经是令人恐怖的不治之症,古罗马医生阿莱泰斯这样可怕地写道:“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患者溶化的肌肉和肢体流入尿中,患者不能停止小便,尿流不止,如同开了闸门的渡槽。患者的生命是短暂而痛苦的……”那时候,糖尿病就意味着死亡!20世纪20年代以后,科学家发明了胰岛素等诸多药物,虽不能将糖尿病彻底治愈,但患者可以用药物维持长期生存了。我国目前有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还有一亿左右的血糖异常的潜在患者,中国的患病人数已经超过欧洲和美国糖尿病患者的总和,形势非常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的、至今尚不可能药物根治的终身性顽固疾病。但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糖尿病对人体的伤害都是通过并发症体现的。病情控制不佳者,常发生眼睛、心脏、肝脏、肾脏、周围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很多患者最终都是死于“糖尿病综合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高达43%。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至少患有一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73.2%,在这些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多达1200万、脑卒中者500万、冠心病者600万、尿毒症者50万、失明者45万。如果糖尿病并发症一旦发生,就很难逆转,重新恢复正常。我的老母亲就是患糖尿病多年,靠药物维持,药量随着病程不断递增,终于在80岁时候,因“糖尿病综合征”病逝。

那么,这“糖尿病综合征”是怎样发生的呢?

据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明珠介绍,糖尿病初期,一般药物治疗十分有效,医生有针对性地给你选用一种药物,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情发展,会发生药物“继发性失效”。许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后一年之内,都会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二甲双胍来控制血糖,但是大规模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在服用45个月(3年零9个月)以后,就会发生药物继发性失效,导致患者血糖失去控制而升高。其他传统治疗药物也是如此,比如服用格列齐特普通片,以前每天服用两次,每次40毫克就可以维持正常血糖,时间久了,就没那么好使了,现在需要每次服用160毫克了,这就是“继发性失效”。

发生继发性失效,就要加大剂量或者换一种药物。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控制血糖的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这些毒副作用一般医生是不告诉患者的,免得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二甲双胍发生药物性失效以后,传统方法一般是加大二甲双胍的用量,或者再加一种其他降糖药。二甲双胍的药物机理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输出来达到降糖的目的。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副作用和乳酸性酸中毒。胃肠道副作用主要体现为恶心、口干、腹胀和腹泻。乳酸中毒后果很严重,二甲双胍在肝脏内的长期积累,抑制肝脏的有氧代谢,引起乳酸增多,导致血液中乳酸积聚发生酸中毒,乳酸中毒死亡率高达50%!再比如,长期服用格列齐特普通片,许多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症状,浑身出冷汗,头昏、乏力、甚至昏迷,发生意外的风险很大。再比如,糖尿病患者经常服用的中西药结合的“消渴丸”,“消渴丸”主要成分包括西药格列本脲和中药黄芪、地黄、天花粉等等,格列本脲是个用了几十年的老药,主要通过刺激人体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长期的刺激,让胰腺β细胞过度疲劳,如同竭泽而渔,最终导致胰腺β细胞功能下降,引起糖尿病恶化。消渴丸常见的副作用有腹泻、恶心、呕吐、头痛、胃痛或不适、皮疹、皮肤发黄、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紫癜)等等。临床经验证实,格列本脲具有极大的心脏毒性风险,一旦毒性发作,后果不堪设想。再比如,长期服用格列吡嗪普通片,有的患者会出现骨髓抑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严重不良反应。还有的药物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肝脏损害、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爆发性肝炎,带来生命危险。尤其应该警惕的是那些剂量不断加大的老糖尿病患者,剂量越大,毒副作用越明显,后果越严重。“糖尿病综合征”就是在长期用药的背景下,在病程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在药物的毒副作用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发生的。

那么,“糖尿病综合征”能不能预防?能不能规避它的发生呢?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傅世华教授认为,糖尿病并不单纯是血糖升高,而是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糖尿病患者只有预防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才能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健康长寿的目的。因此,糖尿病患者除应控制好血糖以外,还应该积极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吸烟等危险因素。

一直以来,Ⅱ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模式是:首先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然后使用口服降糖药。而且,通常是使用单一药物。如果血糖控制欠佳,就增加药物剂量;如果还不行,再考虑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降糖药。传统模式为糖尿病患者服务了几十年,病情控制不佳和药物导致的综合症明显。

笔者特地采访了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志民教授。刘教授指出,糖尿病只是代谢问题的冰山一角,代谢综合征才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真正原因,而胰岛素抵抗是各种代谢异常集结出现的中心环节和发病机理。胰岛素抵抗是指人体组织的胰岛素正常作用受到损害。代谢综合征可以影响到全身各个系统,包括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蛋白尿、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等,最终导致各部脏器坏死。近年来,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提出“联合用药”的主张,对糖尿病采用“标本兼治”的办法,就是不仅仅降糖,还要治疗疾病,并且让药物减少或者干脆没有毒副作用。新的主张认为,控制血糖不是糖尿病治疗的唯一目标,重要的是保护和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传统药物治疗,一般都会发生“继发性药物失效”问题,还会产生诸多毒副作用,伤害糖尿病患者。因此,在患病初期,就尽量采取联合用药治疗的方法,防止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联合用药能让药物之间起到协同作用,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并能够减少药物间的副作用。现在随着胰岛素增敏剂维格洛盐酸罗格列酮片的问世,医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药物与其他抗糖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并可能逐步减少其他抗糖药物的用量,预防糖尿病导致的其他病变的发生。专家认为,从单纯降糖到解决胰岛素抵抗,全面防治并发症,可以称作是糖尿病防治策略的革命。

随着治疗观念的变化,一些药物生产厂家已经开始研发第二代、第三代糖尿病治疗药物如最近开发的维格洛盐酸罗格列酮片解除了传统治疗的缺点,毒副作用及其轻微,通过直接解除胰岛素抵抗、保护胰腺细胞功能、持久稳定控制血糖并具有控制心血管病并发症等作用。剂量也比较小,每天吃一片即可,每片仅4毫克。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和磺脲类药物等联合应用。2007年,罗格列酮片全球销售额就达到40亿美元。目前,罗格列酮片已经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另外,其他新开发研制的药物如美通格列齐缓释片、双平乐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等等,也都具有剂量小缓释的优势,都是每日服一片即可。随着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措施的推出,如今,糖尿病的治疗已经向防止与延缓并发征的发生转化,只要措施得当,预防、规避使糖尿病综合征延迟发生,是十分可能的。编辑/谭明

上一篇:老的是肤发,不老的是心灵 下一篇:培根:唯有仁爱不会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