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验的思考

时间:2022-06-05 09:52:41

对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验的思考

摘要:音乐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仅仅只具备演唱技巧训而不将情感表现出来的演唱是不具任何意义的。本文主要以我国民主声乐演唱为基础,介绍了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并对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审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声乐演唱;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24-01

演唱者如何能够让自己的的声音打动到听众,如何让自己的歌声扣人心弦呢?除了各种演唱能力的具备,还要能表达出发自于内心的一种情感。演唱者在平时的训练中往往只注重于演唱技巧上的练习,在这上面耗废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种情况实际上就造成了声乐学习中重视技术而轻视情感的表达,而情感的表达的缺少会影响声乐艺术的本质征。

一、演唱中所谓的情感表达

发自内心的歌声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个歌手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不发自内心,那么她的歌声就不会打动听众的心。用感情去演唱的歌手才最能打动观众的心,如果感情不是发自于内心,这样的歌声能表达出音乐的内涵吗?

“凡音之起,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心动,故形于声”。《乐记》里所提到的这些也正是说明歌唱是由情而发的。其实,我们演唱的时候属于二度创作,我们在演唱之前去阅读谱子,体验词曲中的情感。然后把自己体验的这种情感通过自己的演唱,去表达给观众。这样的演唱才能打动观众,做到扣人心弦。这就对我们自身文化素养有一定的要求了,博学才能去深刻地理解作品和诠释作品。如果自己不能深刻地理解,词曲的人文内容连感动自己都不能,如休才能去感动别人?

二、演唱中“字”的审美体验

语言是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艺术与西欧声乐学派不同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说明了语言的不同决定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艺术的独特性质。中国的语言不同于西方的语言,它有声调。在中国的传统歌曲中,旋律的走向和歌词的声调的走向大致上是相吻合的。不然,要听清歌词恐怕就不易了。

另外,在农耕文化中,文化大都是以口头语言传承的,歌唱作为一种主要的口头传承形势。因此,歌词是人们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注意力所集中的地方。咬字吐词是否清晰也会影响人们对歌唱者的评价。而声音是否优美,旋律是否动听是在“字正”的标准满足之后处于第二的标准。“字正”在我国的民间歌唱艺术中一直占据着第一的位置。

三、演唱中“情”的审美体验

“情”在歌唱艺术中一直很受重视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花》”,人们在听每一首歌都是带着感情听的。艺术形象的完美创造,是通过融声以情,民族声乐通过主人公思想情感的抒发来表达愿望、理想和追求的。

所以,歌曲中的情感才是一首歌的灵魂。在我国民族歌曲的演唱中,“声情并茂”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审美原则。情感用来决定声音,声音用以抒感。声音是为情感的表达所使用的手段,作为一种手段,声音是服务于情感的表达的,“情”是演唱的根本,所以,如果没有了“情”,就没有了声乐演唱的根本。

四、演唱中“形”的审美体验

(一)刚柔相济

对于刚性的人物的性格的塑造,身段要透出一种妩娓。就好像项羽有一种威风和霸气。而女性人物的塑要柔中有一股脆劲。像虞姬柔婉中有一股不可小觑的韧劲。

(二)宜圆忌直

所谓的宜圆,是指,在眼观、手指某物的时候,要欲右先左,欲左先右,走弧线。直来直去就失去了这种婉约的美。这种含蓄的韵味不仅能让观看者感受到一种美,还能让表演者体会到美的感受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三)轻而有力

急时要翩若惊鸿,缓时袅娜轻盈,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对台步的要求,动极其精准地概括了我国民话声乐艺术中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中国的民族声乐的演唱艺术中的形体动作是服务于歌唱情感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的。在我国的一些声乐艺术的表演的成功,除了良好的唱功以外,还有他们的身段的表演也炉火纯青。演员在歌唱中既不能呆立不动,也不能手舞足蹈地破坏舞台的和谐。舞台上的动作,也可以叫做装饰性的动作,这些动作具有辅。同时,这些装饰性的动作传递着感情也极具有美感,只有完美地结合了形体动作与演唱,才能使表演更加的容易打动人心。

五、演唱中“韵”的审美体验

“韵”指的是一种气息的流转,声音和情感的流转。它是一种审美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审美的联系和感受,它是深远而含蓄、能引起情感的共鸣的。具体到歌唱艺术上,是指歌唱家所创造的意境。传统的声乐的演唱要求吐字清晰和意味浓厚,从面歌唱达到优美动人的境地。所谓“字是骨,韵是肉”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参考文献:

[1]郭蓉.乐由心生―关于声乐演唱、表演的心理状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上一篇:《罗生门》中文三译本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高校音乐教学多元化之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