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浅谈

时间:2022-06-05 07:15:26

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浅谈

一、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要立足小学阶段的教学实际,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实际。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解读时应该着眼于“童心”“童趣”。

教材解读是一切教学实践活动的前提。正如叶老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是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支撑体,如何用好教材,实现教育教学活动作用的最大化?如何挖掘教材,使课堂教学有宽度、有深度?如何利用教材,实现“教材”育人功能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材解读――教材解读是一个教师教学素养与教学艺术外显与体现的前提。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都是善用教材的高手。比如,语文名师王君对《散步》一文的经典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如何加强教材解读能力?主要在于加强自己“文本细读”的能力。王君老师说,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把文本细读的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程序。

既然教材解读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那么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解读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是放低身架,实现角色的转换。“爱是教育的全部奥秘。”我们不要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我们更应该站在“关注学生终生成长”的角度,切实把他们当作等待雕琢与呵护的生命。教育学生就要了解学生,懂学生,爱学生,能够与学生实现平等而又活泼的对话,这种对话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却又让人看不到精心设计的影子,师生互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却又让人感觉不到教师刻意雕琢的痕迹。这当然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体现,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后针对学生实际对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结果。小学语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把自己还原成学生,既要以教师的视角分析教材,更要以儿童的视角阅读教材,贴近学生才更有可能教育学生。用学生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学生的心灵感知世界,如果教师不能进入学生的世界,而只是站在教育教学的制高点上一厢情愿地设计教学,那么就会割裂“教学与生活”,就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更谈不上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课堂教学

1.追求“活而有序”的课堂

“活”是一种状态,是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是积极紧张而又活泼生动的思维状态,是轻松和谐而又充满蓬勃生机的心灵对话。“活”绝不是毫无限制的“杂乱”,“活”指的不是表象,而是指课堂教学的实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更应该是开放的,但这种开放所追求的不是一种表面的繁荣和热闹,开放的本质是教育理念的开放,是学生思维的解放,是学生情感的合理宣泄与释放,是师生互动的轻松民主与自由。规矩当然是要讲的,但不要以规矩的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要让学生放开思维,要让学生敢说,要培养学生会说能说,要让学生在表达的改进中发现问题并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2.塑造教师高尚的人格

优化教师的形象,提高教师的威信,营造“民主、宽松、互信、和谐”的课堂气氛。轻松民主而自由的课堂氛围首先离不开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教师个人的积极营造,但更离不开学生对任课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认同和肯定,离不开学生对任课教师个人人格魅力的信任与亲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提高个人业务能力,树立个人威信,用高尚的人格去吸引学生。

3.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要把有形的“育人目标”化为似乎无意的教学程序。在备课的环节,教师要在完成教材解读的情况下,把自己对教材的细读分析成果转化成严谨而合理的教学程序,要针对学情,通过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把知识传授、情感熏陶、思想渗透等目标转化成似乎无意识地自然地教学行为,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4.合理调控课堂行为,相机引导

灵活应对课堂的“意外事件”。良好的预设不等于理想的结果,课堂离不开教师个人良好的教学素养,其中对课堂各个环节的调控、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就是教师个人教育机智的直接体现。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这是备课过程中无法预料的意外,对这些偶发的意外事件的处理,要本着“时时事事皆育人”的教育原则灵活应对,“化害为利”。

5.课内外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课外活动,突出传统经典,寓教于乐。小学阶段是给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重要时期,为了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要通过设计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激趣、强化、渗透。比如“国学经典的诵读系列”――《论语》名段诵读、《三字经》的诵读、《弟子规》诵读等;“硬笔书法比赛月”,不是一天,而是持续的一个学期,然后在规定的某个月份进行集中评比;“我是小小读书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经典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它的重要不仅仅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基,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如何优化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大家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

上一篇:实施书法艺术教育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