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6-04 09:39: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月经不调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月经不调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独的西医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6%),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月经不调;中西医结合;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7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36-01

月经周期、经质、经量、经色、经期等与月经相关异常症状,或者伴随在月经周期或者断经前后表现较为明显症状,即为月经不调的表现[1]。月经不调是临床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现代女性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生活不规律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2]。月经不调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系统失调所致,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并发心脏病、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等严重疾病。目前临床西医治疗主要以孕、雌激素治疗为主,但临床疗效不一,并不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手段,中医治疗注重整体治疗效果,从局部与整体两方面着手,可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之处。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1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月经不调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功能性月经失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中关于月经不调的诊断标准[2-3]。同时经西医诊断排除垂体肿瘤、子宫腺肌症以及子宫肌瘤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致月经不调者;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以及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年龄21-40岁,平均(279±39)岁;病程介于18-7年,平均(37±15)年。对照组年龄19-39岁,平均(273±41)岁;病程2-69年,平均(35±17)年。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的常规西医药治疗,主要包括给予克罗米芬、黄体酮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自拟中药汤剂加减治疗,药方:山药20g,菟丝子20g,柴胡10g,白芍10g,当归10g,茯苓10g,熟地黄10g,炒荆芥6g。随证加减:月经量较少者应加泽兰10g,鸡血藤20g;带下明显加多者应加金樱子10g,鹿角霜10g;经行胀满较严重者应加香附10g,瓜蒌15g;经行小腹胀痛,并伴有血块者应加延胡索20g,益母草15g,蒲黄10g,香附10g;腰骶酸痛加重者应加巴戟天10g,杜仲10g。上述所有药方均用清水煎服2次温服,1剂/d,应该在月经周期来潮前一个星期开始服药,在下次月经周期来潮前3d开始服用3d,连续治疗一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月经周期恢复正常(28±3)d,且经量、经期均恢复正常,停药后经周期未复发。有效: 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至(28±7)d,且经量、经期基本恢复正常,停药后经期有复发。无效: 主要临床症状、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治疗前后并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 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6%),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 论

一般而言,女性正常的月经时间应该是一月一次的必备自然生理过程,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月经来潮时出血量

本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患者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单独西医药治疗(86%),由此可见,月经不调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单独西医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同时广大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节自己的作息规律,尽量不要过度劳累或熬夜,多运动,合理饮食,保证充分营养,有效预防月经不调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守萍,王娟定经汤加减治疗肝郁肾虚型月经先后无定期42 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11):47-48

[2]赵焕云,庞保珍定水丹贴脐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108 例[J]吉林中医药,2012,24(3):25-27

[3]任惠梅,孙英加味调气汤治疗月经先后不定期57 例[J]陕西中医,2012,24(5):402-403

上一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77例临床诊治分... 下一篇:我院2010―品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