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77例临床诊治分析

时间:2022-10-16 04:11:5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77例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7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心律失常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尤以窦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早搏最为多见,年龄越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P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临床特征;诊疗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09-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者胸廓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导致右心扩张、肥大,伴或者不伴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是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发生和水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会极大程度影响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和预后,严重者危及生命[1]。本研究笔者回顾性分析7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及效果等,旨在为临床早期诊疗该疾病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收集的7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均为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1998年第三次全国呼吸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42例、女35例,年龄35~80岁,平均5956±862岁,35~59岁29例、60~80岁48例,病程4~23年,平均1093±568年。其中8例患者有冠心病病史、6例曾患肺结核、3例曾有支气管扩张病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

12检查和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危重患者行24h持续心电监护,及时检测其心律失常的类型,必要时可进行心脏B超、心功能测定,均行肝肾功能、血气、胸片检查。同时仔细寻找病因如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肺动脉高压等,针对上述病因积极进行综合性治疗,主要包括吸氧、解痉、祛痰、积极控制感染、改善缺氧、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同时给予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3观察项目

统计分析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分析心律失常相关因素,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P< 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律失常类型

心律失常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尤以窦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早搏最为多见,分别为4026%、3766%;年龄越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60~80岁者并发心律失常率6234%明显高于35~59岁患者发病率3767%(χ2=93766,P=00022);详见表1。

22因素分析

本组77例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肺部感染;经血气分析低氧血症52例(6753%)、水电解质紊乱56例(7273%);参照NYHA标准[3]评价患者心功能,心衰I度19例(2468%)、II度28例(3636%)、III度30例(3896%)。

23疗效分析

本组77例患者经过针对相关因素综合治疗,显效43例(5584%)、有效25例(3247%)、无效9例(1169%),总有效率为8831%;治疗期间发生右心功能受损42例(5454%)、肝脏损伤13例(1688%)、肾脏损伤10(1298%)、静脉血栓4例(519%)、上消化道出血3例(390%)、自发性气胸5例(649%)。

3讨论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是内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未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死亡率较高。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引起临床医师和广大学者专家的重视[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程度痛苦和危险,也会给临床治疗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由此,临床治疗期间要要求临床医师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同时必须要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否则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目标,反而会增加患者死亡率[6]。

本次研究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显示,心律失常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尤以窦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早搏最为多见,分别为4026%、3766%;年龄越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60~80岁者并发心律失常率6234%明显高于35~59岁患者发病率3767%(χ2=93766,P=00022);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肺动脉高压等和该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治疗后,显效43例(5584%)、有效25例(3247%)、无效9例(1169%),总有效率为8831%;治疗期间发生右心功能受损42例(5454%)、肝脏损伤13例(1688%)、肾脏损伤10(1298%)、静脉血栓4例(519%)、上消化道出血3例(390%)、自发性气胸5例(649%)。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和年龄、感染、缺氧、水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和促进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 ,2013,(38):30-31

[2]刘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15):113-113,116

[3]冯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12例临床诊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9):126-126,125

[4]方晴,朱育银,徐立江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3,(7):6-7

[5]牛丹丹,秦红瑞31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29-230

[6]蒋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180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8):1221,1274

上一篇: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