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保障社会化监控研究

时间:2022-06-04 08:19:19

饮食保障社会化监控研究

【摘 要】  饮食保障社会化是根据给养物资保障的特点、规律,为满足指战员平战时饮食生活需要,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开放型、军民兼容型的保障形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社会科技成果和服务力量,使给养饮食物资尽可能来自市场,来自社会,以便获得最大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饮食保障;监控;素质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018-01

一、当前饮食保障社会化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有关监控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军队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必须有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保障才能顺利进行。虽然目前总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了部分政策规定,但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些政策规定还不配套、不完善,不能解决在保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另外,还缺乏一套较权威、系统的法律法规对军地双方的责、权、利进行规范。

(二)监控机构的工作职责不明确,人员素质不高

推行饮食保障社会化,机关职能由原来的供应管理转为监督控制,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为主要依靠经济手段,部队管理伙食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监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官兵的切身利益和伙食水平,关系到改革的推进和发展。然而在饮食保障社会化实施过程中发现有的部队“统得过死”,有的是“一包了之”,“合同一签,万事大吉”,当“甩手掌柜”,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市场交易,这些都没有很好地明确实行饮食社会化保障形式下军需部门的工作职责。部分监控人员对监控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知识结构达不到所做工作的要求。

(三)监控手段落后,缺乏科学性

监控机构对饮食保障社会化的监控手段还比较单一和落后。对市场信息收集不够,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导致监控手段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一些好的监控经验得不到推广。不能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提高监控的科技含量,信息化程度低。经济,法律手段运用不够科学,主要体现在合同的签订上,签订同时考虑不周反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二、加强饮食保障社会化监控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监控工作“有法可依”

法规,制度是行为的准则。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在饮食保障社会化监控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新时期,新情况就要求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研究与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军地双方的共同行为。

1.建立配套政策

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支持军队推行饮食保障社会化的相关政策,由总部制定能够规范饮食保障社会化的规章制度,尽快出台可操作性的文件,使部队便于执行。

2.建立法规保障

推行饮食保障社会化,需要各级军需机关在始终坚持以“有利于更好地履行军事职能、有利于提高饮食保障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方便和改善官兵生活”为宗旨的前提下,转变管理方式,由过去依靠行政手段,组织自身力量实施保障,转变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依靠社会化力量实施保障。因此,要适应新情况,加强理论政策研究,及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确保饮食保障社会化规范有序进行。

(二)明确监控机关的工作职责,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1.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

第一,考察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选择合适企业签订承包合同;承担食堂固定资产的核定、登记、移交;负责地方工作人员的政治审查、登记和备案;第二,控制承包企业所供应的主副食品价格,及时向承包方支付伙食经费;第三,负责调查饮食用料的市场加工,确定原材料的投放定量,监督价格的执行和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第四,负责检查食堂的卫生、定期检查地方人员的身体,指导、监督食堂饮食的制作;第五,收集不同类型的就餐人员意见、建议,适时与承包商商榷解决;第六,监督承包方落实新精神,改进存在的问题。

2.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才能保证监控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首先,配好管理人员。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对实行饮食保障社会化的食堂配备专职饮食监管人员和专职卫生监管人员。根据食堂的大小配备不同数量的专职饮食监管人员和专职卫生监管人员。各单位要注意选拔思想好、懂业务、会管理、作风硬、能力强的人员进入监管队伍。

其次,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举办培训好,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法律、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培养监管人员。

最后,加大对监管人员在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各类人员在工作性质,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实行责任制,加强内部监督机制。

(三)运用科学手段加强监控

1.订一份严谨、正规、具有法律效力在合同

合同中应把双方在责任、权利、义务和利益都规定清楚,是搞好饮食保障社会化监控在关键,也是饮食保障社会化监控在重要手段,让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合同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一明确,尽可能地予以量化,便于进行监控,合同应明文规定:每日供应主副食、汤的种类;纯盈利不得超过营业额的百分比;承包期间,满意率连续几次达不到标准,承包方须按多少比例支付违约金,如果承包方连续多次低于标准、且整改不力,可单方终止承包合同,由于责、权明确,就餐者心中有数,监管者一目了然,从而为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又保证了就餐官兵的利益。

2.实施“不间断、全过程、全方位”监控

不间断监控一日三餐,餐餐不能忽视。全过程监控就是监管人员要深入市场,深入食堂,跟踪采购、加工到摆上餐桌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全方位监控包括建立经济民主委员会,开设投诉举报电话,设立公平称、意见箱,定期组织问卷调查等。

3.广泛运用网络技术,提高监控效率,加大监管的科技含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高科技在军队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饮食保障社会化也应该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可以运用电脑、IC卡等现代管理手段,到达科学配餐、系统管理、后台结算的要求,使饮食保障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高效。

三、结论

部队饮食保障与社会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饮食保障变革即不能超越社会经济形态的范畴,也不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而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也证明了这一点。

上一篇:浅析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相关权益 下一篇:民间借贷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