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 第3期

时间:2022-08-07 10:16:42

民间借贷 第3期

【摘 要】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是正规融资的一种补充。但民间融资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成长土壤,受到多种打压与限制。民间借贷具有一种历史必然性,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一味地堵,只会激起更多问题,应当以“疏”为主,承认其部分的合法性,让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从而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 民间借贷;合法化;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015-02

一、民间借贷的概述

(一)民间借贷内涵

民间借贷,从法律意义上讲,所谓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包括其他组织)之间,一方将一定数量的金钱转移给另一方,另一方到期返还借款并按约定支付利息的民事法律行为。民间借贷是作为非正规金融的一部分而定义的,一般是指排除在正式金融机构之外的借贷行为

具体而言,民间借贷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交易活动的主体基本上是从正式金融部们得不到融资支持的经济行为人。(2)交易对象不是被正式金融所认可的非标准化合同性的金融工具。(3)民间金融不具有规范的机构和固定的营业场所。(4)一般不在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范围之内。

(二)民间借贷的优势与缺陷

1、民间借贷的优势

民间借贷在其他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可,可见,民间借贷是市场多元化与主体优化选择的结果,有着正规金融体制所无可代替的优势与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民间借贷的履约可靠性高,在收集中小企业“软信息”方面具有优势,收集与加工信息成本低。另一方面,民间借贷操作方便,手续简单,运转效率高。

2、民间借贷的缺陷

民间借贷由于其民间性及隐蔽性,不好加以管制。散乱的无组织、无体制形态易造成金融秩序的恐慌。民间融资无序,导致高利贷猖獗,资金安全难以保障。高利贷加重经营者的财务负担,孳生非法食利阶层,扭曲了社会公平正义。民间融资如果无序运行,还容易引发刑事犯罪。

然而,民间融资无序化,那么,是否要将其“一棍子打死”呢?

对于民间借贷我们不能只看其一不知其二,把不好管制变成严加规制,甚至为了节省司法资源和保护正规的融资而把民间借贷一棍子打死,阻碍其发展。顺应规律,合乎潮流才应该是我们采取的措施。

二、民间借贷疏通之由

(一)民间融资有“存在的土壤”

近年来,金融机构实行信贷紧缩的政策,国有商业银行将资金主要投向国企和政府投资项目,导致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随着民营经济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面临歧视的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体系无法筹集资金,只能转而进行民间借贷,于有组织有机构的定型化的民间借贷随之产生。

另一方面,民间的“闲钱”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渠道。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狭窄。

另外,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以国有银行为主体,非国有经济在一开始就未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二)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必然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民间借贷的存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策略选择的结果。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的同时我们也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的贡献与作用。

其一,民间借贷合法化是摆脱“金融抑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的有效办法。要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势必涉及到融资问题,正规的融资渠道显然已无法满足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将民间借贷合法化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资金融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均衡发展。

其二,民间借贷合法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下中国的金融制度下,农村金融供需失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的合法化能够有效遏制“虹吸”效应,让农村多余资金可以在农村范围内流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其三,民间借贷合法化可以规范当前的金融秩序,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队民间借贷没有一个合法有效的界定、没有将其纳入法律范围,才导致出现非法集资、高利房贷、洗钱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将民间借贷纳入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不仅能引导民间借贷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能打击非法集资、高利放贷、洗钱等各种扰乱金融秩序的金融犯罪。将大量的民间游资纳入国家的金融体系,可以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其四,民间借贷合法化是适应我国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适应我国农村路径依赖的选择。相较于手续繁琐、要求较高的银行贷款,简捷灵活的民间借贷更受到中小企业和农民的青睐。作为一种内生性的金融制度,它更能适应我国农村的圈层结构下农民的友情借贷倾向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民间借贷办理手续简单、快捷迅速更符合中小企业与农民的接受能力。

三、民间借贷的疏通之路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首先,要深入研究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特别是对主体资格的认定、权利义务的界定、法律责任的确定、监管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完善和充实法律规定,逐渐形成规范化、体系化的民间融资法律制度体系,使民间融资有法可依。其次,要尽快改变目前法律法规混乱和不协调的局面,形成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统一规制,严格罪与非罪的界限。要准确地把握“犯罪量”,不能因简单的秩序维护目的而扩大打击面。

(二)应适当开放民间融资的渠道,让民间资金有出路,让民营企业有生路

放宽民间借贷准入金融市场的条件,允许部分地下借贷机构转为正规的金融机构,通过发展互助合作社、小型信贷公司吸引社会闲散资金转入合作金融的轨道上来。有必要对民间融资机构和个人实行市场准入制度,降低门槛,改善投资环境,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创造公平的市场化竞争环境。加强以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体系与民间借贷的联接使双方扬长避短,共同致力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

上一篇:饮食保障社会化监控研究 下一篇: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的角色和地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