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公估人员执业胜任能力初探

时间:2022-06-04 04:44:49

我国保险公估人员执业胜任能力初探

摘要:文章对我国保险公估人执业现状及保险公估人胜任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作为保险公估人如何适应生存环境,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关键词:现状;分析;途径

保险公估人(CILA)指接受保险合同双方的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勘验、鉴定、估价和理算的专业人员。

一、我国CILA执业能力现状

自2002年首次举行全国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以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了保险公估行业。保险公估业务所涉及领域广泛涵盖到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电力、通讯、环保、声学光学、进出口贸易、法律、财经等多学科方面的内容。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属于基础从业人员多,而高层次的“高、精、尖”人才明显缺乏的状况。从社会上看,虽然每年有相当数量的人员通过保监会组织的资格考试,但由于公估行业的特殊性和高度依赖经验的职业特征,许多拿到资格证的新手并不能够很快掌握应有的技能。保险公估作为一个最需要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约束的行业,从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差,必然导致无法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同时也就严重影响了保险公估的信誉和权威性。

二、我国CILA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公估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

保险公估作为“知识、智力集合型”的行业,其执业人员的胜任能力首先直接受到其自身的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的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保险公估业的兴起与壮大可以说是与其息息相关,亦步亦趋的。尽管保险公估最初产生于保险理赔环节,是一种为了解决理赔中的矛盾应运而生的事物,但随着保险市场向深度发展,保险公估已不再完全是单纯的损失理算的涵义了,而发展成集风险评估、保险咨询、损失理赔等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公估人员自身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则成为其是否可以胜任公估业务,顺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公估机构的规模大小、经营策略直接影响到公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规模较大的公司可以聚集数十个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从而通过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整合形成一种合力,使公司在一项或多项业务领域内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规模小的机构,资金有限,业务量少,无法留住人才,更谈不上吸引高端人才了,因而难以适应保险公估攻克大案、疑难案为主的工作特点。近年来大多数公估公司的经营策略由传统型产险公估向车险公估急剧转变,公估人蜂拥而入车险公估市场,由于车险理赔公估所需人才专业基础知识同一,公估机构已无心在提高员工能力水平和更新知识结构上下功夫,导致公估队伍素质整体下降,使保险公估由原本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产业变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远远不能适应国内保险行业快速发展对公估行业的新的要求。

(三)专业人才培训考试体系

公估业的特点决定了行业培训考试体系的建立,是国内保险公估专业人才队伍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因此,保险公估的培训考试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公估人员的执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国外保险市场,为保证保险公估人的执业水平,各国一般都有严格的资格考试来确保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目前中国保监会主持的保险公估人资格考试,只属于一种普及型执业资格考试,较之国际品牌的保险中介资格考试,无论在知识量还是深度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保险公估人员的职业品质

职业品质是指保险公估人员从事保险公估工作应遵守的职业品德、纪律、专业胜任能力等职业行为规范,是保险公估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能力和职业责任的总称。保险公估作为保险市场的第三方,在保险实践中充当着“裁判员”的角色,在为客户提供保险公估服务的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一些保险当事人的利益,如何在不影响其他关系者利益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满足各自的利益,就是公估人员应该遵循的职业品质。

三、我国CILA应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分析

(一)精通保险专业知识和保险相关知识,掌握与行业相关的前沿问题

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首先要了解这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并掌握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前沿问题。保险公估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都专业性较强,涉及的知识领域也较广。一项保险活动可能会涉及保险、金融、财务、经济、法律、管理等多个领域,而且互相交叉;运用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也表现各异,有些属于某种专有领域。这就对保险公估人提出了严格的专业要求,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或从业经验将有可能导致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公估。因此,在接受保险公估业务前,保险公估人员必须恰当地明确所需解决的问题,必须熟悉相关的保险条款,并确信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熟知、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形成该项业务的准确可信公估结论所必须的工人评估方法和技巧,才能出色地履行保险公估的职业责任,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提供专业服务。与保险相关的知识包括保险产业政策、经济、法律法规、财务会计、管理等知识。与行业相关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度;收集国内外保险市场信息,了解国内、国际保险公估业的发展趋势及动向;深入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等。

(二)专业技能

专业的公估技能,包括自控能力、人际沟通和组织管理技能、个人的自我发展技能。保险公估人员在执行业务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形形的人,碰到林林总总的问题,当面对利诱、胁迫和棘手的业务时应善于控制、掌握分寸,避免情绪冲动和不理智的行为造成的危害。沟通谈判技巧是保险公估人的一个基本功。在保险公估工作中,与保险合同双方的沟通协调是不可少的,以事实为依据、以合同为准绳,建起保险合同双方的沟通桥梁,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在友好合作的环境下解决保险理赔的争议,是聘请保险公估人的目的。组织管理专家进行鉴定、检验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优势,也是保险公估人必备的能力。保险公估人的工作是无形的,公估报告是公估人的工作结果,能否体现公估人的技术和能力高低,公估报告是关键,保险公估人要有一定的文字写作技巧和能力。个人的自我发展技能,即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包括知识转化能力,即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识别、获取、组织及理解;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发挥创造力、影响力、锻炼自学能力;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及在设定的工作时限内组织和完成工作,能够预见和适应变化,锻炼自我发展能力。

(三)职业道德与态度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不损害公众利益、不违背社会公德条件下,实现公平交易和竞争。保险公估行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产物,除了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外,还要坚持独立、客观、科学的原则,这是维护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独立性是指公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既不代表保险人,也不代表被保险人,不受各方当事人的影响,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这是公估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客观性是指公估人员在承办保险标的公估业务时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对承办的保险标的进行勘查和对客户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审核、调查研究,掌握确实可靠的有力证据,采取符合实际的标准和方法,得出合理、可信、公正的评估结论;科学性是指公估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常识,在承办保险标的公估业务时,要熟悉、了解保险标的物,既要懂得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的物理、化学和生化过程,也要了解标的物在各种灾害下可能引起的后果,知道遇到什么样的情况,用何种方法处理。找出出险原因,判断是否属于保险责任,依据何在。另外,公估人员应该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执业中所掌握的公估服务单位的资料和情况牟取私利,不以任何方式接受公估服务单位或个人的馈赠礼品和好处,也不以任何方式接受被服务单位或个人提出超越工作正常需求之外的任何要求。保持与同行的良好的工作关系,不得为联系保险公估业务而进行错误、误导或虚假的广告宣传,要以恰当的方式进行业务招揽和宣传。

四、我国CILA专业胜任能力提高的途径

(一)公估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

保险公估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业务,要求公估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检验与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通过实践来评估自身能力,在实践中获得新专业知识、发展新的专业能力。因此,公估人员应在实践工作经验不断检验与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通过实践来评估自身能力,制订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根据实际的需要掌握与更新理论教育中所没有或者不可能掌握的知识技能,发展更高要求下的专业能力。作为公估人员还应该加强向国内外高水平者学习,通过与国内的其他同行进行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的比较,找出差距与缺陷,向国内的高水平者学习请教,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加强同国外同行间的交流,向国外同行学习,吸收国外同行在工作业务上的先进理论与技术,将自己的执业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公估人员还应要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推进保险公估人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

保险公估人资格考试作为一种执业考试,更多的应注重对于专业技能、实务操作与职业判断能力考评而不是对特定学说、理论等的考评。我国保险公估人资格考试制度主要发挥着两个功能:一是保证进入保险公估行业的人员熟悉和掌握从事保险公估业所必需的保险理论与实务技能、保险合同条款及保险法规知识。二是通过考试,将社会上有志于保险公估的人选拔到保险公估队伍中来。我国目前的考试内容、方法都不够科学,也不能适应我国保险公估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首先,要不断深化考试工作的重要性。目前保险公估市场主要分为3类:车险公估;非水险(传统型产险核心业务)公估;水险公估,这就要求把考试工作放到行业发展的大战略背景下去认识、思考,就需要完善考试制度,优化考试机制。其次,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要与时俱进。保险公估作为保险这一社会科学与其他诸如机械、电子、生物化工、土木建筑、船舶等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显示出公估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目前应根据保险公估学科交叉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准确定位考试教材。因此,应不断研究探索适应我国保险公估行业发展,研究保险公估执业能力构成要素,考虑执业知识的需要,加强考试科目、教材和命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使考试内容更好地体现专业能力考核的需求。最后,对于报考资格的问题适当提高准入门槛。目前我国保险公估人员考试报名资格是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我国保险业已经迈向国际市场,将来我国公估走向国际化应当是一种趋势,要走向国际化这条道路,要求其人员素质和公估水平国际化,同时发达国家间注册公估师资格有相互承认的趋势,我国的报考标准要向国际靠拢,提高报考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执业人员的水平。

(三)完善公估机构内部管理

在我国,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要在保险公估机构里才能执业。保险公估机构对其从业人员实行的各项管理直接影响到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工作能力的发挥等;因此保险公估机构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控机制,形成覆盖公司业务和管理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体系,以加强对其从业人员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保险公估作业人员的素质。由于保险公估涉及复杂的专业领域,一个公估人员不能胜任所有险种和保险标的的公估业务,各种专业技术公估人员如何能既有共同执业的规则,又能对于不同类型标的进行科学评估,成为名副其实的某个专业方面的专家,实现公估机构专业化目标,是公估机构实现人力资源整合和实施教育培训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合理构筑公估公司核心竞争力面临的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琼.保险公估理论与实务[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魏华林等.保险专业知识与实务[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刘冬姣.保险中介制度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广州正商保险公估公司。作者为副总经理兼长沙业务部负责人)

上一篇:我国饭店业的非价格竞争 下一篇: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