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实践思考

时间:2022-06-04 02:42:39

人才工作实践思考

把科学的人才观落实并贯穿于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是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的前提和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和使用,营造有利于人才工作、生活的政策、社会环境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改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的人才问题依然很突出,人才总量相对偏少,人才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仍是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人才管理制度落后,机制不健全;人才集聚能力不强,流失较为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们在开展人才工作过程中,思想还不够解放,对科学人才观的理解、接受还不够,在人才工作的实践中还时不时地会受到计划经济时期一些老框框、老做法的束缚。因此,我们在人才工作中,必须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指导人才工作,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四种意识”

一切创新皆源于人的观念更新,只有观念更新,做任何工作才能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焕发活力,才能有好的氛围,人才工作尤其如此。

一是要增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人才资源对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投资人所占的利益只有30%左右,而70%为发明人和知识拥有人所占有。可见,人才资源的经济效率往往高于物质资源。增强“第一资源”的意识,更是提高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须要求。回顾历史,上世纪最后20年,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原因,体制是第一位的,科技是第二位的,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新世纪头二十年的经济增长必然转向依靠科技进步,依赖于人才资源的拉动。同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GDP到2020年要力争比**年翻两番。要完成这个任务,关键靠科技进步,靠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钻研和创造。只有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谱写出新的华章。

二是要增强“围绕发展抓人才,抓好人才促发展”的意识。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离开了这个中心,人才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会失去方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人才支撑为保证的,离开了人才,经济就会失去发展动力,社会文明就会出现倒退。100多年前,为了追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英国,美国大力加强教育工作,**年,美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相当于英国的91.2%。这一年,美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而同一年,日本人均受教育年限仅相当于美国的68.2%。**年,这个比例提高到82.4%;从**年到**年,日本创造了72年人均GDP提高28倍的世纪记录。重视人才经济是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根本所在。综观世界各国,不论是拥有综合国力优势的,还是拥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单向优势的,其任何方面的优势都是人才成就的,其核心优势都是人才优势。因此,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论是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都要围绕发展来进行,真正做到发展配备人才,在发展中开发人才,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

三是要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这是我们做人才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树立大人才观,不以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为评定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在赛马场上选骏马,在万马奔腾竞争格局中锻造和识别人才。凡是具有一定特殊才能,专业技术人才还是自由职业者、种养能手、流通大户、外出务工致富典型,都要作为人才加强培养。要不断优化人才环境,积极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着力为人才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政策环境,激发活力的创业环境,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待遇优厚的生活环境,心情舒畅的人际环境,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宽容的社会氛围。

四是要增强“党管人才”的意识。“党管人才”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干部人事分类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但我们比较注重的仍是对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管理的改革和完善,而对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中的人才关注不够,并且体制内人才的管理也存在多头管理、协调不够、整体乏力的现象,组织、人事、劳动、科技和一些社会中介组织都承担了一定的人才管理职能,但又都存在较多的局限,这就使得我们对人才资源实施的是一种粗放式、低效率的管理。“党管人才”原则的应运而生,明确了各级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职责,落实了“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责任,为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为人事部门要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基础上,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发挥好在人才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营造环境,加紧构建“四个机制”

环境与人才,犹如鱼与水、鸟与木的关系。“欲致鱼者,先通谷;欲求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有了好的用人制度,好的用人环境,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构建人才汇集机制。要通过人才开发引进机制,加快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

1.加紧建好人才需求信息库。要建立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制度,定期对各类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人才供求信息库。特别是对于重点项目急需人才、高精尖人才、专业技能人才、乡土实用人才,要建立专门信息库,定期供求信息。要通过及时掌握和人才需求类型、人数,积极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双向选择信息。

2.加紧搭建快捷的人才引进平台。建好人才中心、人才市场,为健全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人才引进机制提供必须的硬件支持。通过组织行业性、专业性的人才交流会、引才引智交流会、科技恳谈会等,积极组团到外地选聘优秀人才。建立网上人才招聘市场,开通人才引进网上直通车,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便利,开辟快速通道,压缩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引进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进入事业单位,经必要考核合格,不受编制、增人计划等的限制,直接办理有关手续。对于引进的各类高级人才,组织、人事、劳动、公安、财政、编制等部门密切配合,原则上要在一周内为人才办完所有引进手续。

3.积极提倡以“柔性流动”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形式。目前,我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14万多人,其中有近11万人已到退休年龄,这为地方借用高层次人才、尖端人才、稀缺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空间。要进一步倡导“拿来主义”,大力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借智方式,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才引智,支持和鼓励一流人才带动一流团队、提升一流学科、发展一流产业。要注重以项目和资金吸引人才,在引进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引进能推动项目、资金运营的相关人才。

4.抓好以挖掘现有人才为主导的人才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现有人才对情况、环境、资源等熟悉的优势,鼓励现有人才挖掘潜能,早出成果,早出效益,从而降低人才使用成本,减少人才外流,重视对中低层次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促进人才转化、提升,实现“小材大用”。同时,把开发农村致富能手、能工巧匠及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有效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

二是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要抓住“党管人才”的工作重点,抓紧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各具特色的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使用机制。

1.明确培养目标和重点。对党政领导人才,着重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着重提高在驾驭市场、参与竞争方面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着重提高科研、学术水平,从中培养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2.搭建平台,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一是实施“创业工程”。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新区和城北生物园区,以组织开发高新技术项目为重点,通过科技专项经费、技改经费、返税等渠道,对进行高科技开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人才进行资助和扶持,鼓励和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创业。二是实施“充电工程”。围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定期邀请各行业知名专家来我市讲学,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与技术合作,为我市专业技术人才“充电”。三是实施“对接工程”。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业务骨干作用的同时,鼓励他们与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结成帮带对子,通过传、帮、带,使大批青年人才实际专业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对于一些业务能力强、有影响力的离退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积极鼓励企业返聘,担任业务顾问,让青年人才给他们当助手,实行智力对接。

三是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中央《人才工作决定》提出了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党政人才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重在市场和投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从而发展了人才评价理论。我们要以此为根本和指导,进一步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人才评价机制。

1.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标准。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是一个由相关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按照受教育程度、资历状况、职业资格、业绩成果、专业培训、专业类别导向、地区导向等指标,逐步建立政府宏观指导,吸收社会专家参与的,以社会公认的学术、技术水平和业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社会化评价体系,对人才进行科学、公正的量化评价,从而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2.创新人才评价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把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运用于对人才的全面、全过程评价,从而不断提高人才评价的准确性、时效性、科学性。

3.坚持动态管理原则。注重评价结果的使用。把评价机制作为人才工作的有效指挥棒,贯穿于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淘汰各个环节,在人才使用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创新精神并能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才脱颖而出,保证优胜劣汰、动态发展。

四是构建科学的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不但是用好人才的需要,也是留住人才和保护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1.政治上要关心。要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对于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和有突出业绩、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要积极鼓励他们参政议政。

2.经济上要奖励。在落实人才的报酬待遇问题上,除了正常的报酬要保证之外,还要制定产权分配和企业兼并重组中人才资本有偿转移方面的办法和措施,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要建立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对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人才给予重奖,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

3.事业上要激励。要用发展前景和良好创业氛围吸引人、感召人,让人才感受到发展的机会好、有奔头,能干事、能干成事。同时,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为人才创造干事空间,会用人、能用人、用好人,让人才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在价值实现中体会成就感。

4.生活上要照顾。对人尤其是人才的关心和照顾是最为重要的。因此,要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者,经常在关心人、爱护人、照顾人上多下功夫,让人才充分感受到单位的温暖。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帮助企事业单位在用人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人才解决住房、社保、职称评审、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企业降低人才引进的成本。

5.感情上要尊重。要注意调动人才的团队情商。组织人事部门要通过召开各级各类人才交流会、座谈会,经常听取人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人才、广纳良言。企业聘用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也要以礼相待,以情动人,避免出现“我出钱、你打工”、“你不客气,我走人”的现象。要着力营造政府、企业主、人才三者坦诚相待、相互尊重、经常沟通、互帮互助的良好创业氛围和发展局面。

6.精神上要鼓励。要大力表彰和宣传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和重大创新成果,形成创新可贵、创业光荣、创造有价的社会舆论导向,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人才环境机制思考 下一篇:人才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