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评价初探

时间:2022-06-04 01:02:2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评价初探

[摘 要]

依据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学论和创新教育理论,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方面,阐述教师如何用评价理论作指导,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学评价;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是依据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论,对课堂教学及成果进行价值判断。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用先进的教学评价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建立教学设计评价指标,给学生提供创新空间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用创新思想设计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理论,只注重对教师备课过程中的教学目的、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等进行一般性评价,而忽视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没有相应教学评价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学评价理论作指导,优化教学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角度看,新的教学评价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有明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设计能充分展示学生思维水平,具有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特点的教学过程。通过设疑、探究、质疑、演示、联系实际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一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拉力F作用下(如图1),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求拉力F与物体受到水平面摩擦力的合力方向。

对此题讲解的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通过设疑、探究、启发、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确立以下三种方法:

1.图解法: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合力方向(不可行)。

2.先分解后合成法。将力F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方向的分力,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竖直分力的方向就是所求的合力方向。

3.思维代换法。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力F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应与物体所受重力和水平面对物体支持力的合力方向相反。

以上三种解法中,从思维角度讲,有基本思维,还有灵活的创新思维。这个设计特色是对问题不急于求成,而是通过分析讨论,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决办法。通过比较、筛选,找到最佳解法,贵在构思奇异、超乎寻常,从而可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创设良好创新氛围的目的。

二、强化评价意识,深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新的教学评价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其一,和谐、民主、充满激情的课堂气氛。传统的课堂评价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学生在被动、呆板思维指导下,机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根本不可能有创新思想,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只有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心理共鸣,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各种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当学生的思维和结论超出教师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应用温和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热情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辩,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答法不一,教师不应该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每一种答法都代表一种思维,而这种思维表面看来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很有可能某种思维具有创意,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机会,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对其见解进行充分的剖析,既可达到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目的,又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树立勇于思考和创新的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其二,课堂上师生间交叉换位。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要素构成,课堂教学以人为本,追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和谐统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持者更是统治者,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素质教育理论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控制指导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设计和主持课堂教学。例如: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就某个问题让一位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经验进行分析讲解,教师和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让其回答。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其三,信息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反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展评价,就能较快捷、直接取得教学中学生能力提高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背景下,教师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当然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但如果只有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而缺少相应的信息反馈,要达到目的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信息反馈原理,把评价作为一面镜子,从课堂“创新”教学目标的实施、完成目标的绩效进行对照,力求使教与学活动信息畅通、反馈及时。课堂中的提问、讨论只能反馈部分学生的信息。还要通过课堂要结束时的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来得到全面的信息反馈,为以后改进课堂教学提供足够的信息。

其四,实验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做法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和一般的实验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创新离不开实践,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创新途径,如果教师能对实验中创新机会的把握上和所采取的措施上进行自我评价,就能充分利用实验这块阵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何一个实验都是在二种特定条件和特定思想指导下设计并完成的。都有其局限性和不完善性。让学生广开思路,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吸取经验,提出改进措施或设计其他方案就能使学生在创新的气氛中得到能力的提高。例如:物理教材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经过师生的分析讨论,学生弄清了实验原理,不难发现:入射小球在与被碰小球相撞后并不立即作平抛运动,而被支柱所阻挡(如图2)。

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便提出两种改进措施:一是降低支柱高度,让被撞小球直径大一些;二是去掉支柱,将被碰小球放到斜槽末端;还有学生提出了其他设计方案,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实验中往往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故障的排除、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抓住机会进行启发,让学生利用新旧知识联系,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经验加以分析解决,使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经常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利措施,探索性实验较验证性实验有更广阔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中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学评价规范着评价者,也规范着被评价者。教师用先进的教学评价理论作指导,并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这将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实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重要保证。

[参 考 文 献]

[1]顾建新.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J].教育探索,2010(2).

[2]顾宝月.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J].技术物理教学,2011(3).

[3]成守千.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8).

[4]李松.形成性评价与高中物理教学体系研究[J].学周刊,2014(6).

[5]杜晟乾.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5(21).

[6]冯丽霞.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评价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6(3).

上一篇:“三线合一”视角下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下一篇:四大通信运营商的移动媒体战略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