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单机位拍摄要点及后期制作技巧

时间:2022-08-27 07:45:39

微课单机位拍摄要点及后期制作技巧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其易学性和便捷性受到学习者的广泛欢迎。单就党员教育工作而言,制作更多更好的微课作品,对于工作的开展是有积极意义的。通常,我们都是利用一台摄像机拍摄微课,这种单机操作方式对拍摄者提出了很高要求。拍摄者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场地和教学方法的不同灵活安排机位,才能避免画面因单调而影响受众的学习兴趣。

微课拍摄的前期准备

为达到最佳拍摄效果,拍摄者需把准备工作做充分,以确保画面色彩还原真实、亮度适当,视频连贯顺畅、画面稳定,声音拾取清晰,能客观地反映课程的真实情境。

首先是要与讲师多沟通。微课拍摄前,摄制人员应与主讲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微课的教学设计,哪里需要讲授,哪里要进行PPT效果演示,哪里要与学员进行现场问答互动都要心里有数,再根据这些教学设计确定好拍摄场地和拍摄方式。提前对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了然于胸,这样才不会在拍摄时手忙脚乱,拍摄的画面也才能准确到位。

其次是要仔细考察拍摄场地。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需求来安排和确定微课拍摄场地。通过PPT课件演示和讲解的部分要集中在课程现场录制;软件操作类课程则要以屏幕录像为主,但要体现出操作和制作的步骤,并辅以现场全景画面,使观众有临场参与感;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到实践场地,并根据实践操作过程,做到拍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画面景别变换合理,如实反映技术操作的步骤和具体操作细节;需要特效处理的课程可以利用虚拟演播技术,安排在具有蓝屏或绿屏的专业演播室进行。摄像师要提前熟悉一下拍摄场地,对拍摄现场的环境布局、光线效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拍摄技巧的运用和光线、色彩的控制提供依据。

再次是要准备好摄像器材。要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调整好摄像机的参数。其中调整参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具体包括白平衡调整、快门光圈调整、录像格式调整、画幅调整和音量调整等。还要带齐三脚架、白板、灯光、电源适配器、插线板、话筒等摄像辅助设备。

再次是要控制好曝光与色彩。通常情况下,讲师会一边利用投影仪演示PPT课件,一边进行讲解。要拍好这样的全景画面,曝光量很难控制。以讲师为主控制曝光,投影仪显示的课件内容就会因曝光过度无法清晰呈现;以课件为主进行曝光,讲师的曝光就会严重不足,整个画面会显得比较昏暗。因此,对授课场地的光线控制要非常讲究,同时要配以手动光圈的固定值进行拍摄;现场灯光布置好后,一定要进行白平衡调整,以保证画面色彩还原真实。

最后是要求讲师必须熟练备课。讲师不仅要对所讲内容烂熟于心,而且要能快速适应微课现场的气氛,面对摄像机镜头和现场灯光等摄像器材要像面对学员一样自然。

微课的单机位拍摄

微课视频的拍摄要面对许多情况,有讲师因素,有环境因素,还有教学设计的因素,这就要求微课摄制人员采取不同的拍摄技巧解决突发问题。下面,我们将针对单机拍摄微课视频的拍摄方式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说明其拍摄技巧。

首先是曝光控制。白天拍摄时,要用窗帘遮挡窗口光线,以防室内光线过强影响课件投影效果;要对主讲教师进行均匀照明,以减小投影与主讲教师的亮度反差,达到二者的亮度平衡。拍摄者最好采用手动光圈且光圈值固定的拍摄方式。这是因为,采用自动光圈拍摄时,摄像机是通过计算画面平均亮度调节光圈大小的,如果主体处于逆光状态下,背景占据的画面空间大,主体占据的面积小,摄像机就会自动测定出平均亮度值超标,从而收缩光圈减小曝光量,导致画面随着镜头的运动呈现出忽明忽暗的状态。采用手动光圈控制曝光,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出现。

其次是色彩控制。由于遮挡了窗帘,因此要格外注意窗帘本身的颜色,窗帘透光率过高会导致室内色温与照明光源色温之间的不匹配。实拍之前,要通过白平衡调整,校正画面的偏色问题。尽量避免傍晚时分拍摄,因为这个时候室外的光线变化非常快,亮度和色彩平衡都很难控制。

再次是镜头运用。单机位拍摄可实现画面随着讲解内容灵活变换,使画面更符合教学需要,但这对摄像师的摄像基本功和现场随机应变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当讲师由于讲错而中断重讲时,摄像师要立刻换景重拍,这样能够避免后期剪辑时由于前后画面内容相似、景别相同而引发画面跳动问题。实拍时,拍摄者要注意避开架设的灯光,以免出现穿帮镜头。

再次是要注意讲师在画面中的位置。单机位拍摄方式的优势是教师可以在讲台的一定区间范围内自由移动,针对课件内容逐条讲解时,甚至可以直接在投影屏幕上指指点点,讲师的移动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

最后是PPT处理。投影仪本身的投影效果容易出现色彩不真实、字迹不清晰、频闪严重等问题。在课件拍摄之前,有必要重新设置投影仪的投射效果,包括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等的调整。特别要检查一下投影仪的扫描频率,日本、台湾、美、英等国家和地区出产的投影仪扫描频率默认为60Hz,而摄像机以我国采用的电视制式PAL制拍摄时,扫描频率是50Hz,二者存在的频率差异会导致实拍投影画面频闪严重。将摄像机电子快门速度设为1/60S,使投影仪和摄像机的扫描频率完全吻合,就能够消除投影画面闪烁的现象。

微课的后期制作技巧

微课视频的后期制作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音视频的编辑,二是视频的输出格式设置。尽管微课视频的视音频编辑不像专题片后期那么“复杂”,但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是视音频编辑。如果相同内容、相同景别的镜头组接引起画面抖动,可以考虑插入一个PPT全屏画面,就能有效掩盖图像跳跃问题;如果遇到不同信号源色彩还原不一致、场景转换色调不统一的情况,可以运用YUV曲线、色彩平衡、三路色彩校正等滤镜对画面中亮调、暗调、中间调的不同区域进行色彩微调。调整亮度、色度、饱和度、对比度时应参考画面的矢量图/示波器,防止画面出现色彩和亮度超标现象。编创人员可以参考音频波形进行音频剪辑,利用调音台对音频轨道调整音量,将音量参考电位设为-20db,每一音轨可以采用写入、触及和锁定模式进行音量的实时调整,参考音量电位指示器对音量进行适当的放大缩小,防止出现音量过冲或过弱的现象。

其次是输出设置。节目编辑完成后,编创人员就可根据拍摄的视频画幅宽高比4∶3或16∶9,采用两种输出方式。输出标清视频,设为方形像素,产生640×480或1280×720的分辨率,输出固定码流为2000 Kbps。另外,逐行扫描不同于电视上播放的PAL制视频50场/帧的隔行扫描。微课视频都是在逐行扫描的电脑或手机上播放,因此输出视频采用逐行扫描不会出现由于场景交错而产生的运动拖尾现象,确保运动画面清晰。先输出压缩比率较大的wmv视频格式,之后用格式转换器转成mp4格式的微课作品。

总之,微课视频摄制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要求所有岗位密切配合,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设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调整拍摄技巧和拍摄方法,综合运用照明技术、摄像技术、后期制作技术等,完成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和输出。

(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问题―探究―解决”... 下一篇:小学水墨画教学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