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的探讨

时间:2022-06-04 08:29:49

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的探讨

【摘 要】当前美术教学中重视技能教学而忽略理论教学的倾向和现状,导致美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的提重受到限制。文章从学生艺术理论素养低下及其原因出发,提出了提高学生艺术理论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美术专业 艺术理论 理论素养

美术理论课是艺术概论和中外美术史等课程的总称,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和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理论课程,能够了解美术发展历史和中西方美术风格的演变,并掌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学好这类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艺术鉴赏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广泛的认识空间,充分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因此,美术理论课在高校美术课程中是一门重要专业,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是迫切而重要的。

一、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现状及原因

当前,美术理论课的实际效果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多年来,美术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课脱节,大部分美术专业教师和学生只重视美术技能而忽视理论知识,使美术理论教学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低迷状态。

造成当前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素质、学校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首先,学生对美术缺乏真正的兴趣及对艺术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技法重于理论。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自身文化科学习跟不上而转到美术学习班,考美术只是为了考上大学而选择的一种较为保险的方式,并非发自内心喜爱美术。此外,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加上缺乏学习目标,在专业学习时只是一味重视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在思想认识上忽略了艺术理论的学习,致使学生对艺术的内在本质和精神境界的认识不够,最终会制约他们创作实践水平的提升。

其次,高校的扩招,美术专业学生增多,生源质量下降,加剧了美术理论教学的难度。高校美术教师重视创作指导而忽视理论引导,且教师自身理论素养有待提高。有一些教师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急功近利,重视对学生进行技法的指导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只用学生的创作成果来体现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长期以往,会导致美术专业学生发展不平衡,理论素养偏下,不利于美术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

再次,高校美术教育观念陈旧,美术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不平衡。在目前美术教学中,缺乏自由开放精神和艺术创新意识。许多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在课程安排上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明显重于理论教学,这与现今的课程标准相差甚远,没有从根本上对美术课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没有处理好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限制了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的发展提高。

二、艺术理论素养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陈传席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技能的学习,没有理论学科的学习,不能叫美术教育,文化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技能不能。可见,高校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理论知识是引导情感表达创作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积淀能够为美术创作者带来灵感。艺术理论是无数画家经过长期实践而孕育出的结晶,是艺术发展的指明灯,为画家、美术学习者及观众提供了理论指导找到自身评判艺术的方位和标准。艺术理论素养对一名美术专业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不是单纯地了解美术发展历史和中西方美术风格的演变,掌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提高他们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充实心胸,提高品质,增益学问。其中的影响和作用的深意需要每一位志在艺术方面有所建树的学习者细细摸索和玩味,以期对自己有所启发和帮助。

西方美术教育家对艺术理论素养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美术教育家格内尔和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是现代大众化教育的生力军,应具有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四部分:美学、美术史、美术批评和美术创作。我们可以看出在他们的课程列表中,美术理论占了很大的比例。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通过对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过去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现在的发展状况,并保留和继承其中的优良部分,开拓艺术思维和视野。更重要的,美术专业学生可以从我们丰厚的艺术文化积淀中汲取精华,获取灵感,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理论无论是合理的还是有失偏颇的,它对现实艺术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回顾过去中国美术界经历的艺术浪潮,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一次的艺术浪潮都是因美术理论观念的变革而引发的。从“85美术”到“波普”“玩世”“泼皮”“艳俗”等。在这一次次的浪潮中,由于一些艺术家欠缺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对中西方艺术发展史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他们在艺术浪潮当中,迷失艺术发展方向,创出一些矫饰作品,单纯模仿西方艺术样式而缺乏本土特色和自己的创造灵魂。由此可见,不重视理论学习会使美术教学中技能和理论教学不协调发展,影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和改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持久发展。

三、如何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

第一,从根源和制度方面着手,当前美术教育和高校招生须有当下意识,注重学生全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招生和教学上不应一味地看重速写、素描,彩等专业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知识的传授。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理论的漠视和缺乏,过度关注绘画技法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当前高校美术专业的招生和教学,与时俱进,把当下意识融入其中。

第二,革新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中,合理平衡美术理论课与美术技能课,准确定位理论教学。高校美术院系应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将美术技能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正确认识艺术理论素养的提高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有效的理论教学,邀请校内外的理论素养高的学者到校开讲座,将自己多年积淀的理论和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理论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目前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只单纯讲授教材内容,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艺术鉴赏和感受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难以形成自身的一个理论系统,对美术理论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适当融入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赏美术作品,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美术创作活动。在实践中融入理论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切感受和理解古今美术风格,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另外,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感受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习、分析美术作品背后蕴含的审美意味和价值取向,重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独特的表达方式、自由开放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创新能力。

第四,不断提高完善教师的人格魅力及理论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渗透力和感召力,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和责任感决定着教学内容的跟进与否,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先进与否;理论抽象枯燥的特点,决定了高校美术专业教师须由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教书育人,同时以生动的教学方式和自身的理论素养影响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理论素养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

四、小结

总之,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重要而迫切,要改变重美术技能而轻美术理论的现状,需要革新美术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努力与协作。

【参考文献】

[1]黄先明.高师院校美术理论课教学初探[J].读与写杂志,2011,3(8):64.

[2]张宽武.对当下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提高艺术理论素养的忧思[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55-56.

上一篇:舞蹈教学的美育意义探析 下一篇:如何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