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的美育意义探析

时间:2022-09-23 06:40:17

舞蹈教学的美育意义探析

【摘 要】美育是当前社会环境下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提上了教学日程。美育旨在培育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并且创造美的能力,它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息息相关。舞蹈教学的美感性、创造性、丰富性、动态性与美学教育的构建有着深远意义。据此,本文将从舞蹈教学的美学内涵出发,探析舞蹈教学的美育意义。

【关键词】舞蹈教学 美育 审美

美是人类毕生追求的目标,我们在生活中力求一切美好,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浩淼沙洲的满天繁星,广袤无垠的蓝天碧海,抑或是日出喷薄时的壮美,千姿百态的美纷呈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美的发现就是一个奇幻的旅程。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美育包含多个方面,分别是艺术之美、科学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美。

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之一,是行为艺术美的集中体现,透过舞蹈再现生命的活力与创造力,曼妙的舞姿,优雅的步伐,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对自由的向往。本文将从舞蹈教学的角度探讨舞蹈与美育的契合点,分析舞蹈的美育意义。

舞蹈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每一个艺术创造的灵感都离不开现实,生活中偶然发现的一个小细节都可能会令艺术家们兴奋不已,好比街角摇曳的一串风铃、明眸微笑的小孩、树叶沙沙飞舞的偏偏舞姿……而舞蹈教育的美育价值首先就表现在舞蹈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将所观所感用形态美再现于舞台,诠释出现实之美。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学会欣赏社会之美、自然之美,并且在跃动中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热爱生命、享受生活。它可以是大学生活的朝气蓬勃,可以是大自然的返璞归真,抑或是日落丰收的,但凡有生命的地方便充满了美。舞者对于现实素材的再创作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产物,更是舞者心灵的放飞、情感的表达。在学生的舞蹈教学中教导学生体悟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美的体验和表达能力。通过肢体语言、音乐节拍展现自己所感知的现实之美,并且将情感演绎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在美的世界流连忘返。将舞蹈融入现实也是将美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美育有了现实意义。

舞蹈具有艺术性,舞蹈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总是会令人忍不住去发现去感受。舞蹈教学中的每一个姿势,从初学到熟练,每一步脚印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美,抬腿、下腰、旋转……舞蹈训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享受过程。形体训练是舞蹈教学的基本课程,它可以通过学生柔韧性、协调性的训练改善体形增强学生舞蹈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感受美的愿望。在举手投足间展现美的自信,镜子前优雅笔直的舞者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并且在享受美的过程中树立自信。舞蹈的艺术美是学生内心体验与外在美的融合,它将舞蹈教学的美育意义又提到了新的高度。

每一个舞者都是舞台上的精灵,他们穿梭于舞台的每个角落,在华丽的舞台上挥洒自如。舞台上的舞蹈是内心体验与观众审美的结合,在律动的节拍和舞步中展现真我,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于观众面前。舞台灯光、舞美效果、唯美的场景,每一项都让他们眼花缭乱,台下的辛苦与汗水在此刻都成为脚下的轻盈、足上的跃动,在真正属于他们的主场秀展现美。而正是这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美的存在和生命力。美不是空泛的,而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是精神与灵魂和契合。在每一次舞台表演之后,学生不仅提高了感受美的能力,在舞台表演的同时,也学会了与同伴配合、交流,培养默契,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与舞伴和谐相处,80、90后的个性张扬、任性无理在这里都得到了最温和的转变,舞台表现让学生真正学会展示美、创造美。

思想道德之美属于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前基础教育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舞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其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导学生的德育美。舞蹈并不是物质的固有模式,它是精神的创造,在舞蹈中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坚毅不屈的品质……都是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在教学中将积极的影响力融进舞蹈,辅助学生体悟舞蹈的真正内涵,感受其中的为人之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实现德育美。舞蹈欣赏便是其中的一个有效教学途径,一个积极向上的舞蹈作品往往能影响学生的心境。舞蹈欣赏通过直观的再现故事原型传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表达他的精神与内心情感,将抽象的美表现出来,弘扬积极的社会心理因素,通过正面或者反面教育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培养德育美,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舞蹈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才艺学习,更是学生美育的构建,在舞蹈欣赏、舞台表演与舞蹈训练中加强审美能力培养,其对美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舞蹈教学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美学教育,实现21世纪人才的全面立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 辛,甘 霖. 美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景芳. 形体舞蹈.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琳仙. 论舞蹈艺术教育的真善美―舞蹈,2000(2).

上一篇:高职艺术教育需要在传承中创新 下一篇: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