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莫"缺席"家庭教育

时间:2022-06-04 05:08:19

父亲莫

摘 要: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大多数家庭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到了母亲身上。今年以来,《爸爸》系节目遍地开花,《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爸爸回来了》《爸爸请回答》等等的热播,再次引发不少人对父爱与教育这一话题的深思与探讨。调查结果显示,现实生活中,八成多的父亲缺席家庭教育!建议所有的父亲看看这些亲子节目,学学如何在家庭中承担起育儿重任,对孩子对自己对家庭这都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关键词:家庭教育 调查

一、现状

1.八成多家庭父亲缺席家庭教育

作为媒体成长版的编辑,热话题一直是笔者捕捉的重点。去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开播大热之时,笔者曾针对“父亲缺席家庭教育”这一现象策划了一组深度报道(详见10月22日《今晨6点》)。如今,《爸爸》系亲子秀的跟风热播,该话题再次引发热议。笔者也再次针对“家庭中谁陪孩子玩”“谁给孩子讲故事”“谁辅导孩子学习”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对象为100名1-16岁的孩子及他们家长。结果显示,八成多父亲缺席家庭教育!

本次调查中,1-3岁的低幼孩子的家庭只有17组参加,遗憾的是,在“讲故事”“认字”“陪玩”等各个选项中,母亲全包的占到了86%,父亲只是偶尔陪孩子玩玩,还得在不哭不闹的前提下。不过,调查显示,年龄越小,母亲包揽得越多,这可能和孩子太小依恋母亲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母亲不放心粗线条的父亲带孩子。在3-6岁的幼儿群体中,父亲的参与率上升到了23%,母亲教育还是占到了七成多。

可喜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参与教育的父亲也越来越多,比如7-12岁属于小学阶段,父亲的参与率上升到了31%,这个时候,日常生活、学习指导等等大多还是由母亲来做,但很多父亲会带着孩子逛逛公园,或者参与一些运动类活动,比如打球、跑步等。12-16岁的中学阶段,有好多男孩已经习惯有问题找爸爸解决,这时候,父亲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家庭教育之中。

2.学校家长会屡成“妈妈会”

调查中,笔者发现,关于父亲缺席家庭教育,比较典型的就是家长会。据我市某小学二年级一位班主任介绍,每次家长会80%以上都是母亲来参加,每个班有五六名父亲来就很不错了,这种现象越是低年级越明显。另外,学校组织亲子游园、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也很少看到爸爸的身影。“不放心爸爸来参加,心粗,很多细节想不到,老师交待的问题记不住,误了孩子。”除了爸爸忙、没时间、不习惯等诸多理由不参加家长会及学校活动外,这位妈妈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可,那就是母亲的事无巨细、不放手等原因直接导致很多父亲懒于“管孩子”。

二、弊端

1.父爱缺失对孩子影响大

据了解,18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有些父亲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比如,工作忙、养家担子重等等,认为自己冲锋陷阵赚钱养家,给孩子创造一个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日常生活中,父亲的教育方式、生活态度对孩子个性的形成、性别角色的认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男女有别,生活中,母亲总喜欢保护孩子,怕孩子磕着碰着,不知不觉中就容易出现包办现象。而父亲则更重视教育孩子自立、勇敢、坚强。据了解,父亲带得比较多的孩子,特别是男生,往往表现出很多优势,比如性格开朗、反应灵敏、阳光有活力。如果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席,极易导致孩子胆小、懦弱、敏感、不合群等等,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方方面面。

“18岁以前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的爱缺一不可,否则极易导致孩子人格发育的不健全。18岁后,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再想让他有所改变会比较难。”我市一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的专家如是告诫那些忙忙碌碌的父亲们:孩子成长的时间很短,放下手中的工作,陪陪他们!

三、提醒

1.男孩的需要从父亲那里吸取阳刚之气

最近,一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主持的研究发现,中国男孩正面临着体质、学业、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危机,而“不称职的父亲”是诱发男孩危机的原因之一。

刘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2010年参加过湖南卫视《快乐男生》的小伙子,因为皎好的面貌、妩媚的神态,以及性感的女装扮相,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称,刘著属于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不认同,也就是通俗所言的“性别错乱”。

刘著何以女装示人?何以性别错乱?从其小时候的教育也许能看出些许端倪。据媒体报道说,刘著的父亲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时间管他。刘著从小跟着母亲长大,加上周围的人都是女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刘著的生活方式和衣着打扮也就慢慢女性化。

其实,这样的事例,我们身边也有不少。“爸爸上班挣钱去了”,不少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几乎有人问起来,都会这么回答。据搜狐母婴频道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父亲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1小时;超过60%的父亲因为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超过20%的父亲并未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长期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只有妈妈、奶奶或保姆,清一色的女性,上幼儿园后,清一色女老师。可以说,长期被女性包围着的男孩子,对塑造阳刚之气是非常不利的。

德国幼教专家福培尔说:“父亲可以帮助孩子确定性别角色,尤其是男孩。”身边没有男性榜样,男孩向谁学习呢?实验表明,如果男孩4岁前没有得到应有的父爱,他们在性别角色发展中就易倾向女性。

上一篇: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下一篇:品牌建设与民办高校创新发展的关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