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时间:2022-06-03 05:06:01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合作学习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已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它促进教育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的能力。现就小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作一些探讨。

一、合理考虑编组分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的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实质的正确理解,认为教学中必须要有小组合作,不然体现不了课改的理念,甚至有些课堂,教师随意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本未考虑优势互补的作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间很难做到相互沟通与协作,这样的合作是无效果的。要使合作有实效性,合作前首先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及个性特长等因素进行综合分组,使小组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各成员间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其次组内人员分工明确,有合作组长,记录人员,汇报人等。通常选择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欲望都较强的学生做组长。一定时间后,角色可以互换,使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角色得到体验和锻炼,确保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作为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这的学习内容很多。如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各中平面立体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简单的统计等,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创设学生合作的机会,即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全体学习的兴趣,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对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哪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生合作,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选择规律性比较强的问题做合作内容,效果会更好。比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关系等,这些内容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才能发现其规律特征。如果单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群体智慧,集思广益,方能到目标。另外在挖掘新知识时,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交流合作,也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还有学生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可恰当安排合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解答这样的问题策略方法不唯一,答案多样,一个人的思维很难从多角度去考虑,群策群力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才能把各种解题策略和讨论结果展示出来。

三、重视培养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1、学会收集。对有一定难度的课题要收集资料。如使用什么样的工具,通过什么过程,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想说,敢说,善说。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同伴。每个成员除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了解对方的观点,学会合作探究问题。

3、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人的观点想法,可能不一致,这就需讨论,形成解决方案,教师在关键处给予指导,使学生学会讨论的步骤和方法。

4、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美德,学会倾听,就是学会怎样尊重别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而仔细地听从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要倾听操作要点及小组的分工要求等,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5、学会质疑。会质疑,对于促进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掌握学习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对老师同学的发言持不同的意见,敢于提出来,并与老师同学争辩。这样合作学习更能从形式走向实质。

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只要教师培养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设计好合作交流的内容,就一定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发展。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下一篇:儿童读物市场繁荣背后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