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境教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时间:2022-06-03 03:41:09

让情境教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摘 要] 适当的情境,必能激起儿童的情趣,使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适当的情境,否则,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往往会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学生学习语文不仅索然无味,而且收效甚微。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情境

情境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情境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小学语文是工具性、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其次,情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色彩明显。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在感悟中学习非常重要。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以图画、音乐渲染情境

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它包含着知识的学习,包含着语言的表达,也渗透着美的感受。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一致,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要注意,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要和谐、协调。

用音乐渲染情境,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对一时找不到合适曲子的课文,在教学必须时,自己的弹奏、清唱以及学生自己的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只要运用恰当。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景色,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导入新课后,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碟,把静、清、绿的桂林的水,奇、秀、险的桂林的山,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领悟祖国河山的美丽可爱,让学生欣赏了美景之后,谈谈你看到的桂林的山、水是怎么样的。说的时候,展开想象,加以具体的描绘,让学生在交谈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然后,回到课文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段落,通过感情朗读,通过评议朗读情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使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热爱之情得以升华。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愉快。

二、以开发创新能力为主创设开放式情境

开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的情境。

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植树造林给小动物带来了好处”教师摒弃了诗歌读读讲讲的一贯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开放式说话情境——如果你就是动物家族的一员,你会怎样生活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要飞到大树上快乐地歌唱。”“假如我是一只小猴,我最喜欢在树林里荡秋千。”……孩子们张开了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茂密的丛林,与小动物们为伴,去体验绿树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新课改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该根据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情境生成学习材料、问题。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些情境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并且蕴涵语文知识。作为教师还应找准情境与知识的切入点,及时生成问题材料。还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一种基于旧知识,经验的认知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新知的建构应基于这个区域,才能获得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尤为重要。

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乃至整个语文教学都应该得到很好的执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许多缺陷,“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成为师生的口头禅,为能“活读书,读活书,活读书”,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激情!只有在教学中有感情的碰撞,师生才能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1999,(2).

[2]白昊.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教师校本研究的适切选择[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2)

[3]朱洪.走向有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绍兴教研院.2006,(11)

[4]王春华.提升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08,(11).

作者简介:杨红英(1978—),女,泗洪县城头实验学校,职称:小高,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上一篇: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下一篇:朝鲜语阅读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