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03 07:58:56

游戏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低学段的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是7岁到8岁的儿童。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将适应儿童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的游戏引进低学段语文教学当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做能不断激发儿童学习语文兴趣,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满足和愉快。那么,游戏在低学段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呢?

一、游戏运用与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

法国心理学家安利瓦隆说:“游戏,是为了活动本身而进行的活动。特别是由于这种活动没有被较高的机能和目标所综合,所以可以自由地进行。”语文课堂中的游戏是带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但是这个目标往往隐蔽在游戏中,所以语文课堂中的游戏仍具有本身的轻松与自由的特征,没有被很多的规定所限制,更能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正需要这种多元的答案、“更多的非标准性答案”,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只要教师用宽容、欣赏的心为孩子们精心设计这类游戏,就能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激发儿童学习语文兴趣。

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创设情境抓住他们的兴趣,可使他们在“娱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以《小小的船》一课为例,导入新课时可组织大家玩一个“上天”游戏: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飞起来,随着音乐睁开眼,大屏幕出现美丽的星空,再请大家说说“我”怎么飞上天的,飞上天来干什么?这种想象说话游戏,将会把孩子们一下子带入了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就为他们对后面的文章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游戏兴趣还可以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恰当的运用表演游戏,往往能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以表演游戏为例,表演游戏大多以童话或故事做表演的内容,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带有自发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可以增减故事的情节、角色以及对话和动作。只要孩子在自发地游戏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内容。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具体的动作性的信息进入大脑,与孩子已有的对童话或故事的理解融为一体,语言符号便更容易为孩子理解和记忆,所以他们对游戏越投入,对自身的发展就越有利。

游戏会使学生进入新一轮的“高潮”。巩固练习环节一般出现在后半节课中,这时正是情绪低落的时候。这时候,老师再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就可以让孩子渐渐把涣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从而巩固课堂内的所得,并使孩子们最终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拿一年级的巩固拼音练习来说,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好玩、好动、好热闹,如果单让小朋友逐个认读,时间一长他们肯定会觉得乏味。为了达到调动孩子们低落的情绪在巩固拼音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成一个“放鞭炮”的游戏,小朋友们的认读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先出示各种鞭炮的图,图上写着各个拼音字母,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念念、挑挑,他最会放哪个鞭炮?接着,指名上台“放鞭炮”(老师可用小棒做点燃物)边点边大声念。全体同学帮他放,念对了,跳起来喊声“砰――啪”,念错了,喊声“嗤”,请他想想再点,或请同学帮忙。因为有象声词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能燃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孩子们玩起来肯定会兴致勃勃,而且每个孩子在游戏中都起码把拼音认读了两遍,如果重复进行,效果就更佳。对于这样的教学游戏,如果孩子们真的很感兴趣,课后,他们还会玩这个游戏来认读生字。很明显这样就说明通过游戏的确能够帮助孩子很好的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运用与儿童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

感悟实际上是使读者“身临其境”。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们在阅读中完成和前人智慧的对话,在语言运用和独立思考中变得越来越聪慧,使他们善于构建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任务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尽管游戏丰富多彩的趣味性会使许多老师误以为游戏不过是课堂教学的调味品,当学生觉得学习太累的时候,给他们调剂一下情绪的。事实上,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已经走进课文,感悟课文的内涵了,游戏同样能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蕴涵的智慧。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演课本剧。那么怎么把人物演得形象、逼真?我们就要去研读课文,琢磨课文里人物的心理活动了,比如: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和乌龟时的话语该怎么说才能表达他们当时的心情呢?孩子们通过看图和老师的点拨想象小蝌蚪见到她们时的心情――见到鲤鱼妈妈时,对小鲤鱼的羡慕,对自己妈妈的思念,急于找到妈妈的焦急;见到乌龟妈妈时,误认为是自己妈妈的兴奋、激动、高兴,甚至于带点撒娇,怕妈妈跑了的着急。老师鼓励孩子们把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大胆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因为是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会格外到位,会较好地表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复杂心情。表演游戏让孩子们真正走进了课文,走进了小蝌蚪的心。

以《司马光砸缸》一文为例,当课文中讲到一个小伙伴掉进了大水缸里,其他小伙伴们都慌了,为了深刻理解体会这个“慌”字,老师可以让几个学生上讲台表演这一幕,孩子们会根据自己对“慌”字的理解,把“慌”这个神态表演出来,而且把“慌”了以后的动作和语言都演出来,如跑出院子去找人,如大喊:“有小孩掉到大水缸了,快来人啊!”如“慌”得不知所措,在院子里乱窜。孩子们表演得逼真说明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很深刻、很到位。通过游戏孩子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朗读起来也就更加的生动,让听众觉得他们好像是在复述自己的经历一样。这就是孩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也是我们现代语文阅读提倡的对文本多元解读所达到的效果。

除了通过运用表演游戏这种游戏,我们也可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有的时候,整篇课文的学习也可以设计成一个游戏。如在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可以先故意给孩子们放一部没有配音的《狐狸和乌鸦》的动画片。于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起来,想为这部动画片配音,这时老师就可以将对话部分的朗读设计成一个为动画片配音的游戏。通过朗读、体会、理解、想象、再朗读,孩子们在做配音演员这一游戏的过程中,更主动、更投入地完成了重点部分的学习,对狐狸和乌鸦心情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三、游戏运用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游戏中对儿童的直观意识启发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学习,并没有完全结束他们的幼儿期,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接受的教育都是比较直观的,到了小学还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运用游戏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直观想象能力。游戏,是他们想象中脱离外界束缚的自由活动,孩子只有在这种活动中才能发现自己具有的各种能力。正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游戏而不是真实的生活,所以他们会很专注、投入地去体验游戏,这时他们的灵感、直觉、想象、求异思维等等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他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将不断发展。学生会将单调的记忆难字设计成一个编字谜的游戏,来方便他们记忆。学生会把“馋”字编成:“一只饿了三天的兔子看见食物,挣断了尾巴扑过去,流了两点口水”或是“吃免费套餐流了两点口水”。这样,孩子一下子就把这个字记住了。同样在教学怎样摆好字的位置时,如果放手让孩子们玩“做小老师”的游戏,他们不单会模仿老师的教法,而且还会自己发明各种各样的方法,在教“树”的书写时,可以请两个高个子和一个小个子上台“搭字”,孩子们在笑声里可以明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可以意会独辟蹊径的想象,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

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能力不能从外部形成,它只能以有机体自身的发展来决定。”说明我们为儿童安排的各种实践活动必须遵守儿童认知规律和生理特征。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征决定各种时间活动应带有很强的游戏性,而游戏本身作为一种时间活动,无疑是提高儿童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让儿童积极活跃地参与游戏活动。以《龟兔赛跑》的教学为例,我们要通过低学段语文教学上完《龟兔赛跑》后,老师在语文兴趣活动时间,可排演《第二次龟兔赛跑》的课本剧。小朋友们会活跃起来,讨论内容,分配任务,个个俨然是大导演、名演员。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稚嫩的表演中会完全发挥出来:兔子吸取教训赢了,乌龟滚下山赢了,乌龟找了孪生兄弟躲在终点赢了,兔子、乌龟不约而同地用上了新产品“滑板”,打了平手。为了背上乌龟的壳,有的同学去体育室借来了救生圈;为了表现乌龟是侧滚下山的,有一组中会武术的小朋友做起了侧手翻。可见,游戏艺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老师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扩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游戏运用与儿童团队合作精神的强化

团队精神对儿童人格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低学段儿童,由于缺乏体验周围世界的能力,依赖思想较强,又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因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而游戏却是最能体现民主合作精神的一种活动,通过师生共同努力选定一个游戏,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使孩子们能在公正的游戏氛围下交往、协调、沟通、妥协、合作,通过游戏的开展,使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因游戏中的合作而亲密。

为了说明上述论点,我们需要引证教学中的实例。如教《祖国到处有欢乐》一课时,课后的背诵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表演游戏:四人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这时,谁演小燕子、小蜜蜂,谁演小山羊、小白鹅,就需要一个协调、磨合的过程。通过老师对他们各自所合适的角色安排的启发,使他们认识到协调、合作的重要性。比如有的小组两个小朋友都想演小燕子,其中一个音色不太适合的为了集体的荣誉就必须放弃这个角色而另外选择。孩子们会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善于协调、合作的小组效率会最高,表演也会最精彩。当老师对游戏后评出的获奖小组成员进行表扬时,在没有老师提醒的情况下,小组的成员会不约而同地把小手伸向那个为了集体荣誉而放弃的孩子,“叽里呱啦”地开口提醒老师他(她)是最棒的,这一瞬间,孩子们的牺牲精神得到了尊重,那种不计较个人得失共同奋斗的感情也因此将他们拉得更加紧密。他们从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发挥合作精神的重要,同时其他小组也会以此为榜样,争取下次合作更愉快,更有效。

游戏培养了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人生起步的重要一课――交往的场所,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和谐亲密的另一个家。二十一世纪是倡导民主和合作精神的时代。在素质教育理论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是基础素质发展的主轴和动因,而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则是学生由“独立自我”走向“社会自我”、“个体自我”走向“集体自我”,达到两种“自我”有机结合的必要条件。只有激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才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以上所述游戏艺术在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综合的,它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些都是人的基本能力,而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靠老师从儿童刚开始接触语文即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育中就要开始熏陶感染。所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能,把游戏时间还给儿童,甚至把没有任何意义的自由游戏时间还给儿童,不仅是对每个孩子的权利的尊重,更是对童心的保护,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保护,对儿童的生活质量的保护,对语文课堂的构建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策略研究 下一篇:研究“日志”,提高学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