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探究

时间:2022-06-03 06:36:26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削弱了教师教书育人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透过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分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能够预防并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 成因 策略

职业倦怠是美国学者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状态,使教师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

教师的职业倦怠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而且影响着国家整体教育方针的执行。因此,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对该现象进行不同层面的剖析和探究,既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提高和改进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师掌握消除职业倦怠的方法,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享受教育教学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角色因素

教师担负的教育教学角色,其角色责任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教师的工作则不然。教师的工作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的扩张性质,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而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教师就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才算完成了工作,这就形成了教师个人希望看到自己角色的成果需要与他的角色扮演中许多成果的无形性之间的矛盾。这一角色特点,就容易使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产生职业倦怠。

2.环境因素

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内容单一而重复,每位教师都必须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室和办公室这两点一线间穿梭,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相同的工作内容,而且还要保持几近相同的工作节奏。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本应是充斥着教师的智慧,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但在这样枯燥的工作环境中,连起码的新鲜感都没有了,创新又从何谈起。

教师工作负荷的强度是很多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如备课、查找案例、整理资料等工作仅靠班内时间是无法完成的,挑灯夜战便成为教师的家常便饭。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教师被拖得身心疲惫。使教师没有了激情,工作上便逐渐失去了追求,倦怠的心理产生也是可想而知的。

3.个体因素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除了教师角色因素和教师所处的环境因素外,还有教师个体差异的因素。个体化因素主要表现在:(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太有规律、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容易熄灭个体激情,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部分教师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的消极心理发生。(2)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新近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面对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现实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教师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就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3)如果教师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现实的关系,就容易出现过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进而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另外,心理承受能力差、个体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等因素,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也能起到诱发作用。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情绪衰竭

情绪衰竭,指教师的情感常常处于疲劳状态,工作热情降低。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经常表现出疲劳、敏感多疑、烦躁易怒、容忍度降低等症状。在情绪上缺乏工作激情与热情,对生活体验倦怠,对外界和未来过分担心和忧虑,对前途悲观失望。

2.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指教师以消极、否定或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无法容忍学生作为一个不成熟个体所犯下的错误。经历职业倦怠的教师,会产生本能的躲避心理,不愿意与学生接触,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或体罚。生活中,他们也固步自封,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3.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指教师逐渐感觉自己的工作缺乏意义和目的性。觉得自己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变化,变得自卑、自责或自贬,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归因于自己能力欠缺,从缺乏信心到变得自卑,并失去往日的工作热情。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1.教学质量下降

受情绪的困扰,教师无法安心投入到工作中来,影响了教师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对教学方法的整体把握,对学生耐心细致的辅导。由职业倦怠带来的教师工作质量的大打折扣,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能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危害身心健康

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损害和威胁着教师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各种器质性疾病,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

3.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他人、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职业倦怠会使人以消极、麻木和悲观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缺少责任心、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对他人也无同情心可言,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职业倦怠还具有传染性,使教师在工作的交流互动中,受到职业倦怠者的感染。

4.影响事业发展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导致教师队伍的流失率上升,还会使优秀人才望而却步、远离教师岗位,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四、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1.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2.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会使教师心情舒畅,并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的问题。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多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使教师的身心更加健康。

3.增强广大教师自身的适应能力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首先要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从内心深处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岗敬业的模范。其次,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第三,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只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做到荣不喜、辱不忧、利不争,才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最后,要自预,关注健康。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充实和丰富业余生活,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态。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较长一段时期里,由社会、职业、学校及个人等因素催生的一种厌恶情绪。长期的压力积累,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其危害之大不容忽视。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给广大教师打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空间。同时,作为教师自身也要不断超越,通过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重新焕发青春活力,找回这份闪光事业的职业幸福感。

上一篇:浅谈个性化学生的正面引导 下一篇:创新意识在表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