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十法”

时间:2022-06-03 05:07:10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十法”

摘 要:高中物理概念是反映了物理现象以及本质的高度概括,高中物理概念的获取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本质进行感性认识的总结和归纳,然后进行分析和论证后加以综合,是以物理学共同特征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别于一般的概念、现象和本质。本文正对上述的问题做了十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化教学方法;知识点

1、演示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如“弹力”概念的教学,用弹簧,钢片等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弹力的产生本质是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的概念教学,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达到变抽象为形象,从而理解并掌握概念的目的。如“压强电场”“电阻磁场”等概念的教学。

2、有趣现象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如对“超重”,“失重”概念的认识,先以电梯上升或下降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现象,说明和分析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再以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上天、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三个过程为例,分析杨利伟感受到的“超重”、“失重”现象,达到加深理解“超重”、“失重”概念的目的。再如,“向心力”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学生们都有骑自行车转弯这一经历,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自行车转弯时的向心力来源,以及车身为什么向内倾斜,通过学生对“向心力”切身的体会来理解掌握这一概念。

3、以旧引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如:要讲授“瞬时速度”可从复习“平均速度”入手在某点附近取一小段位移,可求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当位移足够小,或者说时间足够短时,所得的平均速度就是该点的瞬时速度。

4、图象电教法

有些高中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布朗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可以用图象、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物理图象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物理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5、典型例题法

有时我们也可以用定量计算的方式,通过对一些数据的处理并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如: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通过计算比较铅球运动员掷出的铅球在0.2秒内速度可由零增加到17m/s,迫击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秒内可以由零增加到250m/s的速度改变快慢,从而引入“加速度”概念。这种方式直接明了,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

6、类比法

类似的概念可以提供给学生理解新概念的思维方式,降低思维的难度。通过比较也可以让学生找到类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类似概念的理解。通过类比,建立新概念。这是认知结构同化作用的体现。讲电场时,我们可以用已学过的重力场、引力场来进行类比教学;通过体会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温度是大量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引导学生从这三种量度的类比中去理解量度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对一些相近类似的念进行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类比,这样就能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7、设喻法

设喻是帮助学生降低对概念理解难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抽象变得具体。如把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形成恒定的气体压强,可比喻成象雨滴落在雨伞上,伞受到了恒力作用一样;用水流的高度差来形容电势高低等,都有效地降低了原概念的抽象程度。

8、激趣法

心理学家认为: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便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去探索新知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与变化现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概念时应注意结合有趣的物理现象,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电磁感应”概念时,简要介绍法拉第其人及其在物理学上的杰出贡献等事迹.以激发学生学习该概念的兴趣。除了利用物理史料激趣外,在概念引入前,设计一些趣味实验,展示一些奇妙现象,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新概念的引入。

9、外延法

物理学中,越是抽象的概念,学生越难理解。因此.这样的概念在教学时最好从其外延开始引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可逐步提高归纳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对于力的概念的引入,首先从人对物体到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用的外延开始.去总结归纳力的概念,这样一来学生更易于接受。

10、实例法

不少物理概念是通过剖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分析其现象抓住其本质而归纳得出的。在引入“冲量与动量”概念时.我以开动的汽车为例,说明汽车获得一定速度不仅同它受到的牵弓I力有关,而且还同力的作用时间有关,然后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揭示出速度的变化跟力的作用时间的本质联系。由此引入“冲量与动量”的概念。这样的引入,除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两个概念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明确“冲量”的效果是使物体获得动量。

参考文献

[1] 何文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学科教育,2002(5).

[2] 刘平安.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河南农业,2010(10).

上一篇:谁夺去了我们的“发言权”? 下一篇:近十年教师培训研究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