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教研组“备研训思”活动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03 12:17:15

中小规模教研组“备研训思”活动策略研究

摘 要:基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对中小规模教研组活动现状的观察和对当下教研环境的思考,积极进行了中小规模教研组“备研训思”活动策略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也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规模教研组;备研训思;活动策略

作为我国特有的学校中基本教师研修组织,学科教研组建设注定是一个恒久而常新的研究与探索命题。我们以校为本打造的教研组新型“备研训思”活动模式,是立足一线教学操作层面解决中小规模教研组活动困惑的积极探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校一线教师已能打破年级壁垒,实现与同行、能手、名师深入的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能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学校教学的研究,改变教师孤军奋战、凭个体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的状态,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使教师深刻体验“备研训思”活动模式的魅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插上翅膀,开创教研“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新局面,从而促进学校教科研可持续发展;让教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

教研组活动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教师生发教育能力和产生教育智慧的源头。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了三年的反思,就极有可能成为名师。”如何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变革传统的教师枯燥繁重、孤军作战式的抄或写教案,让教师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教研、反思上?本课题的研究,致力于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以期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之路,改变教师自身的生活方式,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2.基于中小规模教研组活动现状的观察

从中小规模教研组活动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教研组规模不大且师资分布离散。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学校教研组规模不大,辖下同一备课组人数都比较少,多的5~6个,少的2~3个,开展集体备课氛围不足,加之教师办公以年级为单元呈离散分布,教研组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2)教研形式枯燥单一,活动流于形式。目前很多学校,在学期中间开展的很多活动局限于表面形式与走过场,不是真正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出发,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一般的都是通通教学进度、出出单元卷子、讲讲学生中的错误现象,由组长找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来学习或安排本组几位老师轮流开课,然后听课、评课,研讨气氛不够浓郁。(3)教师从教研活动中受益甚微。目前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心态或碍于情面,评课时不敢也不愿意讲真话;或敷衍了事做做样子,应付学校或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没有了兴趣与激情,教研活动的质量自然每况愈下,个体从中的受益必定甚微。因而,中小规模教研组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内外时间短促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教师间的横向交流还不够通畅,已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成长的需要。

3.基于当下教研环境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拓展了当下教研的新时空,极大地方便了基层学校和广大一线教师的交流,尤其是各种开放的教育网络平台,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交流切磋的平台,成为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优化课堂教学效益的“好帮手”,为革新传统的教研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中小规模教研组“备研训思”活动模式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可能。

二、概念界定

备研训思:“备”指以备课组为单位,主备人在广泛收集校内外教学资源、征集同伴意见(可依托网络)制订出初案的基础上,主动召集备课组成员进行二次集备从而形成教学预案的备课活动;“研”指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的课堂实践、观摩、研讨活动;“训”指由资深教师面向教研组内成员根据研讨课类型由点及面进行相关主题辅导的培训活动;“思”指教研组内成员在经过感性实践活动和理性主题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内化提升活动。

中小规模教研组:意指一般由若干个3~6人的备课组组成的教研组。

三、“备研训思”教研活动模式的实践策略

1.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把教师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其实每个教师本身也是一个资源库,他们的经验、学识、品质、情感等,在解决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备研训思”课题研究中要注意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在对话、交流、协商过程中,不仅得到专业引领,而且积极参与构建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从中继承和发扬教师的隐性知识,让每个人都受到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2.以“大集体备课”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带动教师研训、反思的系列活动

以人人主备精品课为抓手,可以激发教师产生精心备课、寻求交流研讨的内在需要;以集体研课磨课为载体,可以聚焦课堂,发挥精品课的辐射作用,促进组内教师协作互助;以校本主题培训为平台,可以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师学科理论素养;以深度参与促反思升华,可以不断矫正及完善教学行为,提升群体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3.打造互助团队,加强同一学科教师间的学科专业性联系

教研组推出的每一位教师的教研课,既要代表他本人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要体现团队智慧的结晶,实现借助教研组“群体”的力量帮助教师“个体”提升专业素养,将校本培训推向更深层次,从而克服新时期凸显出来的中小规模教研组由于师资离散造成教研活动松散、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

4.强化教研组过程管理

主管教学的领导深入各学科组,深入教学一线,既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和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支持教师的大胆实验与创新,又以领导者的身份对各组的教研工作实行监控、检查,加大指导力度,使教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另外,注意加强各组教研资料的收集与管理、总结与提升工作,靠过程落实教研目标,在漫长的教研历程中留下各组教研真实而深刻的印迹。

5.引入教研激励机制

教研活动的开展需全体教师自愿地投入其中,形成一股参与教研的内驱力。我们将激励机制引入教研工作,先后制定《教师业务考核条例》《优秀教研组评比及奖励办法》等激励措施,鞭策教师团体努力搞好教研工作;开展各种评比活动,促进教师竞争意识的形成,使更多的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搞好集体教研的热情;设定教师业务考核奖次,掀起争创教研佳绩的热潮,在学校中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促使教师从看似平淡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意,获得成就感,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兴明.中小学教研组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04(19):28-30.

[2]陈骁.教研组: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元教授[J].现代教学,2007(3):10-12.

[3]陈桂生.我国教研组演变的轨迹[J].教育管理研究,2006(4):38-41.

注:本文为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小规模教研组“备研训思”活动模式的研究》阶段成果,课题批准文号:D/2011/02/49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下一篇: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打造和谐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