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要领

时间:2022-06-02 04:10:35

品德课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要领

故事教学法是小学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寓道理于故事之中,有利于学生直观接受道德观念,具体地受到健康的思想情感的感染,借助于故事,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教学效果往往比冗长乏味的论述要好得多。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故事教学法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 选故事要做到“准”“切”“精”

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学目标,在教参、资料和网络上去选择现成的故事,服务于教学。在选择故事时,要做到“准”“切”“精”。

“准”,就是故事内容既要围绕教学目的,又要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使选择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思想健康,知识正确,决不能为了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而随意拈来一个故事凑合一下。

“切”,就是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理解水平,选用语言规范、篇幅适中和人物结构既不太简单又不过于复杂的故事(包括新闻、童话、寓言等)。故事材料不能光从教材参考资料上找,还必须从网络、报刊和其他书籍中找,从本班、本校实际生活中去选取。有的要进行删、减、补,选择其中某一方面为教学服务。

“精”,就是一堂课所选的故事不宜过多,一般1~2个,如处理较恰当,也不要超过3个,做到讲清一个道理,转化一个道德观念,实现一课一得。

二、 讲故事要做到“趣”“理”“情”

讲述故事是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直接体现,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语言、表情、肢体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讲述的故事情节转,以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做到“趣”“理”“情”。

“趣”,就是内容要健康有趣,要根据儿童特点,语言要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和拟人化,要记讲,不看讲,也不背讲,让学生在听了教师的故事之后,能复述故事情节,或能梗概故事内容。

“情”,就是讲述要生动,感情要真挚,要善于把故事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声调、表情充分表达出来,做到“动之以情”。学生听后就能形象地感到谁可爱,谁可憎;什么对,什么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与学生对话时要给学生以亲切感,缺乏感情的故事,是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的。

“理”,就是讲故事一定要讲清道理。要重在分析,引导学生把故事中包含的道理一层层揭示出来。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服务的,不应当作为“余兴节目”,而是阐明道德概念的“例题”,是教学双边活动,不能光满足于教师的“讲”,还要重视学生的“听”。引导学生在听的同时动脑筋思考,运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消化、吸收故事中的养料,从中受到教育。为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三种谈话,即:过渡性谈话,就是讲故事前,提出要求,唤起注意;启发性谈话,讲故事中,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总结性谈话,讲完故事后,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另外,低年级在讲故事时,还可以把讲故事和看图画结合起来。

三、 编故事要做到“奇”“巧”“新”

编故事和讲故事一样,可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变得更加纯洁和美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编故事,“新”是基础,“巧”是关键,“奇”是重要的一环。“新”,就是内容要“新”,不要老讲老掉牙的故事,如什么“大灰狼”“狼外婆”等,要经常关心有关新闻,参阅《中国少先队》《故事会》《少年文艺》等报纸杂志,触类旁通,结合本校、本班情况,紧扣教学内容编或改编。编故事还要注意情节,“无巧不成书”,要有冲突,但奇而不能怪,做到“易记、易讲、易懂、易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故事在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尊敬老人》这课时,笔者选用了这样一个典型故事:西安古城有两位老人无儿无女,王曾吾爷爷七十五岁,腰有伤,行动不便,老伴何淑珍奶奶,年迈七十,患了脑溢血病,半身不遂。两老生活不能自理,后写信给《西安晚报》反映了他们的困难,信发表后,当天晚上就有人上门,次日收到二三十封信,接着,信从四面八方如雪片飞来,最多一天收到八十一封信,有的自愿当“女儿”“儿子”,有的要把老人接到他们家侍奉。两位老人又感动又为难,正在这时,离他家不远的卫生学校的陈老师来到他家,说:“我们学校六百多名学生都要给您俩当闺女,照顾你们……”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卫生学校召开了一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两老喜迎六百闺女”仪式。从那天起,每天三个姑娘轮流到老人家里照料老人……

笔者感觉这个故事十分典型,事迹感人,听了动人。在讲述过程中,开始笔者提出要求:应该怎么对待老人?最后,笔者归纳总结为什么要尊敬老人的三条原因。通过师生对话,总结了在学校、家里、马路上或在公共场所应该怎样尊敬老人,并安排了定期给老人做好事的活动。孤老不孤,儿女满堂!这样陶冶了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强化了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并付诸实际行动,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遗风小学 312025)

上一篇: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体现 下一篇:图形谱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