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长辅导员”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1 07:29:20

浅析“学长辅导员”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高校招生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这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长辅导员”制度的推出。不仅有效的解决了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负担,而且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适应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能力。

大学生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心的话题,我国高等教育自1998年开始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10多年的扩招造成高校师生比例越来越大。使得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难度。“学长辅导员”,即从高年级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高校辅导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培训下,由高年级学生主动辅导帮助低年级学生。这样,高年级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可以很好地辅导低年级学生,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平稳过渡高中与大学的磨合期。“学长辅导员”制度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一种新的探索,目前已经在国内许多高校中实行,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长辅导员”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新生适应新环境

在教育背景、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大学新生入校后会出现多种心理矛盾,从而使得适应环境成为他们进入大学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感觉更多是兴奋和好奇,由于经验缺乏和心理准备不足,他们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高年级学长的及时介入,能有效的减轻入学新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影响。

2、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等学生管理队伍开展工作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2009年已达23.2%,很多高校学生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400,严重超出了国家教育部要求的1:200。当前90后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生活技能上来说都缺乏指导和帮助。“学长辅导员”制度的实施使得高年级学长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3、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增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能力

学长自己本身也是学生,也会遇到和低年级同学相同的问题,通过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同学,老生能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长辅导员”制度的实施,丰富了老生的经历,开拓了视野。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在当了学长后,往往更加注重自身形象,为了提高自身的威信,能够更加严于律己。

4、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学长辅导员”制度有效缓解了高校扩招后高校师资力量短缺、老师和学生的比率严重失调的矛盾,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补充。高年级学生在第一线和第一时间帮助教师解决问题,还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成为二者之间的桥梁。学长的工作有的放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5、有利于推进就业工作

相对于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宣讲会等方式,高年级学长的就业指导对低年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具有更现实的作用。在就业经验及认识方面,他们有一定的发言权和权威性,在日常的交流中,不经意间对就业的看法对学弟、学妹们时时敲响就业竞争的警钟。

二、“学长辅导员”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学长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及工作支持不够

学长辅导员制的选拔制度不够完善,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选拔体制。且学长在上任之前的培训不到位,缺乏积极的培训和引导;部分辅导员认为学长辅导员是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放心让他们放手去独立开展工作,而忽略了指点、鼓励和鞭策。没有及时跟学长沟通,缺乏对学长的鼓励和鞭策,容易使学长感到工作动力不足。

2、部分学长对学弟、学妹的帮扶不深入,呈现表面化倾向

由于学长都是高年级同学,学习、工作任务繁重,有很多时候无暇顾及所帮扶的学弟、学妹,甚至出现在引导新生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这样学长制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作;这样就使得学长制建立的意义得不到实现。

3、学长在汇报工作中只报喜不报忧

学长有职责定期向辅导员、班主任如实汇报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问题、学习状况等,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因学长的工作考评等因素,学长在汇报工作时往往只报喜不报忧。使得辅导员不能获得一手的资料,长而久之造成了问题和矛盾的积压。

三、“学长辅导员”制度实施建议

1、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工作的跟进力度,明确工作职责

少数学长由于自身原因,工作上虎头蛇尾,由积极变消极,而由于学长人数较多,学院对其工作的跟进力度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及时掌握学长工作的情况。学院应定期召开学长辅导员工作会,学长们可以交流在工作中经验,不断的丰富工作内容,总结经验好教训。

2、完善学长的选拔与聘任机制

学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能否良好、顺利的开展。所以在选拔的过程中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聘任对象为思想觉悟高,成绩优秀,作风正派,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有亲和力的高年级学长。在每年新生入校前,通常每年的4-6月,从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学生中进行选拔优秀的学长,进行聘任,聘期为两个学期。

3、建立健全学长的培训机制

由于学长制工作涉及到生活、学习、心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被选上的学长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学长工作的意义、基本的交流技巧,人际交往等给予指导,解答学长的以对项工作的疑惑,也可搜集历年新生反映多的问题进行培训,使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更快适应新的环境、更早确定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的学生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学长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在学长制的实施过程中.规定学长必须定期向辅导员和班主任汇报新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每学期向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一份工作总结报告。学院学生工作小组需定期召集例会,听取学长的工作汇报和新生的反馈信息,再根据两方面信息对学长进行考核。例如,可采用3:3:4的比例考核,即按照所带班级的成绩占30%,出勤30%,低年级学生的评价40%进行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学长,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称职的学长给予批评或撤换。

四、总结

学长辅导员制度的实行对于学校管理、老生新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此项创新不仅缓解了目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也提高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但由于学长制管理模式还处在初步探索的时期,实践中也出现了问题,各方面需要一起努力,加大对学长制的支持力度。并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使其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唐艳.高校“学长制”管理模式探究[J].经济师,2010,(5):93—94.

[2]张玉虎.新形势下高校新生学长制探析[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9,(3):46—47.

[3]高锡文,等.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学长制[J].当代经理人,2006,(21):86—87.

上一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 下一篇:区域化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