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谱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18 01:50:02

图形谱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图形、音乐图像作为表现和记录音乐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无论是早在公元5世纪的维吾尔族音乐中,还是在近现代先锋派音乐中,都被充分证明了它的使用价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图形谱这一手段。在课改后的新教材中,教材编写者在很多教学曲目中都给乐曲辅以相应的图形谱,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形谱,让学生边看、边画、边唱,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乐曲创作图形谱,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想象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图形谱,就是把与音乐中的各大要素如节奏、力度、速度、音色、音高、曲式等相对应的图形、图像、符号等按照音乐的发展顺序组织起来,来表现音乐的一副图。图形谱就是一座桥梁,寻找着听觉和视觉之间的每一个相通的蛛丝马迹,为音乐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肖像画。

一、 图形谱的分类及特点

现今我们公认的或者说流行的对于图形谱的分类主要有五种,各种图形谱都以自己的不同能力,展现了不同的音乐要素,以下分别阐述各类图形谱的特点和运用。

1. 格子图形谱,简单时值的空间转化

格子图形谱可以表示各个音符不同的时值比例,把抽象时间的长度用图形的空间概念转化、表示出来,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各个音符的时值,从而能更准确地表现音乐旋律的节奏。

如谱例1、2,把一个格子设定为一拍的时值长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对比就非常明显了。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准确地把握了各个音符或歌词抽象的时值比例。

这一类图形谱对音乐的节奏表现得非常明了,它适用在歌曲教学上,特别是在低段音乐课的歌曲教学中,对于节奏比较简单的一些歌曲或者乐句的学唱,是一种很有效的入门方法。

2. 色块图形谱,情绪的渲染者

基于色彩的浓淡厚薄、色调的各异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官刺激,能和音乐各要素带给人们的听觉感官刺激时常相吻合的原理,形成有机有序的图谱。

在人们的情感体验上,两者很容易找到很多共同点。例如:厚重的颜色可以对应力度偏强的旋律,明亮的色彩又可以和大三和弦相符合,色调的冷暖和音高的关系也相当密切;激情,可以用红色等鲜艳的颜色表示,而快速鲜明有力的节奏也能表现激情;忧郁,蓝色或者灰色都能诠释它,而慢速、小调的和声、舒缓的织体同样也能让人体会到这一情绪。

音乐当中情绪的体验,直接决定了对于音乐形象和内容的理解,色块图形谱能够非常直观地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这类图形谱最适用在欣赏教学中,特别是在情绪明显、变化较大的浪漫主义风格音乐欣赏中作用明显,对于音乐曲式结构的把握起到一定的作用。

3. 点线图形谱,捕捉音乐灵魂

点线图形谱通过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抽象音符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描绘旋律的走向变化。旋律是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又按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学生按照点线图形谱的趋势和走向,哼唱或聆听音乐的旋律,能更好地把握音高和节奏的变化走向,从而熟悉旋律。

目前教材中出现的点线图形谱大多以点来表示一个音,根据音高的变化,有序地组织排列每个点,再用线条连接,以表示旋律的走向,如谱例3。这类图形谱通常用于描述简短和速度不能过快的简短旋律或主旋律,而不是整曲。

4. 形象图形谱,描绘音乐最本真

在这里,可以把形象理解为一种抽象的图形,如不规则的曲线、折线,或是圆形、方形等。这类图形既能表现旋律、节奏的特点,也能对音色、强弱有直观的体验。

谱例4《森林水车》这首乐曲中,水车的声音是带有滚动的感觉,而且呈现出强、弱的变化,因此用大、小不同的螺旋线表示,小溪的声音是连绵起伏的,因此用了波浪线表示,而随着小溪的声音越来越强,因此波浪线的幅度越来越大,线条也越来越粗。乐曲中出现的一群鸟由强到弱的节奏密集的叫声,紧接着又出现布谷鸟的两次叫声的这个声音片段,用密集的波浪线表示一群鸟的叫声,两个小线条表示布谷的两次叫声。

形象图形谱对于音乐旋律、音高、节奏等的描述最直接和最本真,但它往往又是抽象的、随机的,它追求的是对音乐的轮廓和大概的表达。

5. 创作图形谱

此类图形谱大多指由学生和老师创作的图形谱,其实也不外乎以上所说的四种图形谱。学生对于图形谱的创作,是把音乐体验和感受具体化、物质化的过程,创作是学生抒感很好的方式和手段。

每一种图形谱都有自己的特点,或擅长的表现领域,学生在自主创作图形谱描述音乐时,要学会判断音乐的整体特点,或是抓住音乐的某一个片段、某一个特点,然后选择适合的图形谱进行创作体验。

二、色块图形谱和形象图形谱的整合和实际运用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既不能通过智力的、理性的途径来学习,也不能用类似代数符号或是与儿童无关的文字书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直觉体验的道路;儿童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理性上,而应该在感性上。音乐,作为一门感性的学科,我们自然要用“感性体验”的方式去学习、聆听和表现音乐。

经过对于各类图形谱的分析,格子图形谱和点线图形谱,相对来说理性色彩比较浓厚。而色块图形谱和形象图形谱则更符合我们“感性体验”的学习理念。两者都以学生的感性体验为基础和前提,通过体验获得的感官刺激来完成对于图形谱和音乐之间的联系。笔者认为可整合应用。

以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作品为例,这首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g小调,稍快的快板,2/4拍。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是勃拉姆斯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乐曲之一,也是学生在欣赏课中比较喜欢能产生一定共鸣的乐曲之一。

乐曲一开始呈示出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a,以附点节奏为主,具有热情奔放的匈牙利吉普赛音乐的特点,给我们带来情绪饱满、色彩浓郁的视听感觉,其间乐句还移高了八度,在速度和旋律上加快加花似的再次演奏一遍主题。通过体验,我们用橙色表示热情,急上急下的波浪线表示旋律的上下走向。

上一篇:品德课中故事教学法的运用要领 下一篇:例谈PPT课件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