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崩溃可能骤然发生

时间:2022-06-02 10:45:42

几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政治理论家、人类学家和公众一直倾向于认为,政治进程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从古罗马到大英帝国,我们见证了历史的律动。与伟人一样,大国的历程也分为诞生、成长、主宰和逐渐衰落四个阶段。不论文明社会是否在文化、经济和生态方面出现倒退,其衰落过程都是漫长的。

然而,假如崩溃并不是一个耗时数百年的过程,而是突然间发生的,又会怎么样呢?

大国拥有复杂的体系,由数量众多的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以不对称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这意味着它们的结构更像白蚁穴,而不是金字塔。它们的运行方式处于秩序和混乱之间的某种状态。这样的体系似乎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它们似乎处于平衡,实际上却在不断进行调整。不过,到了一定时候,这些复杂的体系会达到“临界状态”。一个非常小的起因可以触发“相变”,把良性的平衡状态转变为危机,真可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苏联解体是这种突然衰落现象的例子中距现在最近,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事后聪明的历史学家,把苏联体制中各种腐朽之处的根源追溯到勃列日涅夫时代以及之前。然而,当时的情况似乎并非如此。苏联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而且,所谓“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府,从越南到尼加拉瓜,在之前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倒向苏联一边。不过,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不到5年时间里,横贯中欧和东欧的苏联势力圈分崩离析,苏联本身随后也在1991年解体。如果说,曾经有一个帝国跌落悬崖而不是逐渐衰落,那就是列宁创建的苏联。

假如帝国这种复杂体系迟早要突发灾难性变故,这对当今美国有何意义?首先,围绕衰退阶段的讨论或许是在浪费时间――令决策者和公众最为担忧的应当是出其不意的急速下滑。其次,绝大多数帝国衰落都伴随着财政危机。因此,我们耳边应响起震耳欲聋的警钟,因为美国计划让2010年的赤字超过1.5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1%,是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些数字很糟糕,但在政治实体领域,人们的观念所发挥的作用才是至关重要的。在帝国遭遇的危机中,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大国的物质基础,而是人们对大国未来的预期。上述数字本身并不能削弱美国的实力,但能削弱人们长期以来对美国经受危机的能力所怀有的信心。

总有一天,一条似乎偶然出现的坏消息――或许是评级机构的一份不利报告――将成为热点新闻。突然间,对美国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怀疑的不再只是为数不多的几名政策专家,而是全体民众,更不用说海外投资者了。这就是关键性的转变:当一个具有调整能力的复杂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对这个体系的生存能力失去信心时,这个体系就有大麻烦了。

20年前的事情提醒我们,实际上,帝国并非按照周而复始且意料之中的生命周期诞生、成长、主宰、衰落。是历史学家从回顾的角度把帝国瓦解过程叙述成慢动作。相反,帝国的进程与所有具有调整能力的复杂体系是一样的。在一段长度未知的时间段里,它们的运行看似平衡。然后,它们会在刹那间毁灭。

(摘自《参考消息》)

上一篇:中国经济到底有多大 下一篇:听听“中国崩溃论”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