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对新教材基本把握

时间:2022-06-02 04:28:55

初中信息技术课对新教材基本把握

摘 要:本文从新教材方面着手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探讨,通过探讨得出结论:必须对新教材进行灵活把握,合理地运用并创新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课 新教材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地的推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面临着改革,除了对学生加强计算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对于初中计算机课来说,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推进信息技术课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对新教材进行分析

信息技术课使用了新教材,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要研究透新教材,对新教材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改革提供依据和指引方向。

新教材以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按照信息的处理过程,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为线索组织教材,根据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适当调整和组合,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构建出本套教材内容的体系结构,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并力求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技术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1.1以信息素养为主线,每节中有学习任务、学习过程、探究学习、讨论学习、实践学习、各种题注及图标;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

1.2提倡结合实际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尊重教材但不迷信教材。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体验学习和模仿学习法等方法。

2.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想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而不仅仅局限于新教材上的几种方法。因此,在上课时可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1使用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理论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进入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以插许多流行的信息动态,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讲一些有关电脑的奇闻怪事。如电脑黑客(黑客闯进美国五角大楼安全系统,印尼小神童险进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网上病毒(2000年的千年虫、CIH病毒)、信息界高层人物的变故(把网络带入中国的第一人――王志东退出新浪网,重办公司)等等。

2.2采用联系方法,让学生展开联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所谓联系法就是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方法。此方法是根据学生的思想实践和操作实践的需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味地只上理论课而不上实践课,那只会造成教师越教越枯燥,学生越学越无味的不利后果,反之亦然。因此上这门课我们要有创新的意识,不能再按以前的常规形式上课了。理论课的目的是提高知识水平,理解操作的目的和原理。实践课的目的是把理论课上讲的内容付诸操作,达到知识的升华。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两者之间也有着很大的联系。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地培养独立操作习惯。理论与实际是对等的关系。在上理论课时,学生总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心里总盼望着下节课上机时去实现他的想法,而在上实践课时,学生完成了任务,则会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有了第一次成功,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们时常看到学生们在完成任务之后,露出喜悦的笑容。理论上还可采用串联法。即每上完一章内容都要与前面一章或几章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在课堂实现这种方法后,学生就能感到学得很轻松、愉快。在上机时,采用分步联系法。即先让学生分步地学习每一步操作,然后把每一分步联系起来操作。这种方法是采用先分后联,分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联是为了达到操作技术的提升。

2.3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测评。

操作测评,就是强调提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解决,先给学生提供材料,然后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操作和表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和判断。这种方法在课上的具体实施情况是这样的,在上理论课时,教师提出一点有针对性的操作任务,让学生朝着任务的方向正确操作。如此就不会使学生因没有操作目的而盲目地操作。当然操作的任务也不能太难,否则学生会因无法理解而完不成任务,容易导致失去兴趣。故操作任务最好是因学生而异,量力而行,基础好的一部分学生,就操作稍难的任务,基础差的就操作较容易的,还有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就让他们看其他同学操作,最后,再由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教材也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方法如下:

3.1通过质疑,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堂是学生质疑的天地。教师应善于通过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应重点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鼓励和保护质疑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由不敢质疑到大胆质疑、善于质疑、经常质疑。第二,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在预习中设置问题,在教学中设置疑问,在巩固练习时提供质疑的机会。

3.2在讲授教材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信息技术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想在新一轮课改中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吃透教材,同时灵活地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来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上一篇:网络信息海量化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谈网络课程系统结构设计的新思路